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高血壓治療時,若發生急性腎損傷,檢查尿液中特定生物標記(如白蛋白、α-1微球蛋白等)有助於預測腎功能能否恢復。這對醫師調整治療方案很有幫助,未來遇到血清肌酸酐上升時,可以更精準評估腎臟狀況,提升治療安全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對全球死亡風險影響深遠,每次發作都會提高長期死亡的風險,尤其是腎功能未完全恢復時。這篇回顧研究檢視了1990至2024年間的相關文獻,探討腎臟恢復的定義與預測。文中分析了現有的腎臟恢復標準,並回顧了七項替代生物標記的研究,還總結了四項大型隨機研究的結果。目前尚無統一的腎臟恢復定義,但某些生物標記可幫助預測恢復機率,且沒有特定透析方法被證實能促進恢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臟生物標記與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進展及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分析了1,256名腎功能減退的糖尿病患者,識別出三個腎臟健康的關鍵維度:全身性炎症與過濾、腎小管功能及腎小管損傷。結果顯示,腎小管功能和損傷分數與CKD進展及死亡風險有顯著關聯,強調這些生物標記在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新的尿液和血液生物標記能比現有標準更早、更準確偵測到癌症病人因cisplatin治療引起的腎損傷,甚至能發現標準檢測沒抓到的「亞臨床」腎損傷,代表目前常用指標其實低估了腎損傷的發生率。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後早期測量尿液細胞角蛋白20(uCK20),能有效預測哪些病人較容易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AKI)及30天內重大腎臟不良事件。uCK20的預測能力比現有腎損傷指標更好,納入臨床評估後能大幅提升風險判斷準確度,外部驗證也證實其效果,有望成為術後早期預測AKI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臟衰竭住院病人中,腎臟蛋白 OPN 和 MEPE 濃度越高,和腎功能惡化及慢性腎臟病進展有關。這兩種蛋白在住院期間和腎功能變差有獨立關聯,六個月內濃度上升也和腎臟病惡化有關,未來可望成為重要指標,但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探討影響急性腎損傷(AKI)恢復的多重因素,包括生物、臨床及環境層面,並指出目前證據充足與不足的地方。目的是協助醫師和研究人員優化AKI治療策略,提升病患恢復率。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即使輕微或短暫,也會明顯增加日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腎衰竭或其他腎臟重大問題的風險,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手術史的人更要注意。所有AKI患者都應該在發生後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和處理腎臟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7萬名ICU急性腎損傷病人,根據腎功能和尿量變化分成四種亞型。結果發現,腎功能惡化但尿量增加的病人死亡率最高,腎功能改善且尿量穩定的病人預後最好。這有助於未來針對不同AKI病人,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常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CKD),中間過渡期稱為急性腎臟病(AKD),這階段會影響病人長期健康。本文整理AKI後發生AKD的機率、危險因子及影響,並強調需跨科別合作、規劃後續照護,才能提升病人預後。 PubMed DOI

單靠血清肌酸酐(SCr)無法分辨急性腎損傷(AKI)是脫水還是真正腎臟受損。這項印度急診研究測試uNGAL尿液試紙,發現初次檢查uNGAL升高能準確預測持續性腎損傷(SCr超過48小時),且與住院死亡率較高有關。uNGAL試紙特異性高、敏感度中,能幫助急診快速找出真正腎損傷患者。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