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用CRISPR-Cas9技術,把人體血液幹細胞裡的PR3自體抗原移除,讓產生的嗜中性球沒有PR3,但其他功能正常。這些細胞對PR3自體抗體反應較低,代表直接移除自體抗原,有機會成為ANCA血管炎新療法,讓難治型患者不用長期吃免疫抑制藥也能控制病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抗腎小球基底膜(anti-GBM)疾病的特徵是缺乏特定的T調節細胞(Tregs),而抗原特異性T常規細胞(Tconvs)則過度增生。本研究探討了工程化的Tregs,這些Tregs專門針對α3(IV)NC1135-145,能有效抑制自體免疫反應。這些GBM-TCR Tregs不僅維持穩定的Treg表型,還能有效抑制自體反應性Tconvs,並影響其他免疫細胞如樹突細胞和B細胞,促使其轉向耐受性狀態。這顯示GBM-TCR Tregs在治療抗GBM疾病方面具有潛力。 PubMed DOI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自體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一種嚴重的小血管炎症疾病,過去常導致死亡。隨著免疫抑制療法的發展,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改善,但藥物毒性仍然是個問題。近期的臨床試驗優化了治療方案,包括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並對B淋巴細胞功能的理解也改變了治療策略。這份文件整合了內科、腎臟科和風濕病學的最新證據,提供基於證據的臨床指導,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最近研究發現,腎病綜合症(NS)兒童中,針對足細胞蛋白nephrin的自體抗體在類固醇敏感型(SSNS)和類固醇依賴型(SDNS)病例中較為常見。研究顯示,68%的SSNS患者、28%的SDNS患者及14%的非遺傳性SRNS患者對這些抗體呈陽性,遺傳性SRNS則僅有2%。抗nephrin自體抗體的存在與活動性疾病有關,且在非遺傳性SRNS患者中,對免疫抑制治療反應良好的患者,其抗nephrin陽性率較高。這顯示抗nephrin抗體可能成為兒童NS的正向預後標記。 PubMed DOI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AAV)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小血管,特別是腎臟。本研究探討了ANCA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如何引發內皮細胞的鐵死亡,這是一種由氧化壓力驅動的細胞死亡形式。 研究發現,使用鐵死亡抑制劑能有效防止內皮細胞死亡,而脂質過氧化在AAV小鼠腎臟中增加,顯示鐵死亡參與疾病過程。雖然局部抑制鐵死亡有保護效果,但全身使用抑制劑卻可能激活有害的免疫反應,因此不建議在臨床試驗中進行全身性抑制。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小到中型血管。ANCA檢測對診斷很有幫助,尤其是用高品質的EIA方法就很夠用了。不過,有些其他疾病或藥物也可能讓ANCA呈現陽性。這篇文章重點回顧了ANCA檢測的原理、準確性及臨床應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基因表現,找出和氧化壓力有關的關鍵基因,發現在腎小球有CD44、ITGB2、MICB、RAC2四個核心基因,在腎小管間質則有VCAM1、VEGFA兩個核心基因,這些基因和免疫、發炎反應及現有藥物有關,對AAGN的診斷和治療有新啟示。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多中心研究發現,ANCA陰性的PIGN患者年紀較輕,腎臟病情較嚴重,較少接受標準免疫抑制治療,雖然復發率較低,但腎臟預後較差,末期腎病發生率也較高。這顯示ANCA陰性PIGN可能是不同疾病,未來應加強相關研究,並納入臨床試驗,改善治療成效。 PubMed DOI

最新研究發現,MCD和FSGS患者體內可偵測到抗nephrin自體抗體,但不同檢測方法結果差異很大。比較多種技術後,發現用人類細胞來源、品質較高的抗原,搭配免疫沉澱法最可靠。僅少數FSGS患者有明顯抗體,大約一半MCD患者僅能用最敏感方法偵測到微弱訊號。未來需標準化檢測流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58位嚴重AAV患者,採用極短期類固醇合併rituximab和低劑量cyclophosphamide治療。大多數人很快達到且維持緩解,腎功能也有改善,副作用(如感染、糖尿病)比傳統長期類固醇療程少。這顯示極短期類固醇療法對高風險副作用患者來說安全又有效,但還需更多對照研究確認。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AAV-GN病人,發現現有預測腎臟預後的工具效果有限。團隊分析腎臟切片後,找出150個免疫相關基因有顯著變化,並開發出全新12基因分子標記,預測腎臟存活率的準確度大幅優於傳統組織學評分。這項分子標記有望提升AAV-GN病人的個人化治療與預後判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