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兩項臨床研究顯示,接受 atidarsagene autotemcel 基因治療的兒童型 MLD 患者,發生嚴重運動障礙或死亡的風險大幅降低。以6歲為例,治療組100%無嚴重運動問題存活,未治療組為0%;10歲時,治療組存活率達80–87.5%,未治療組僅11%。治療安全性良好,明顯提升兒童 MLD 治療成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基因療法對因AIPL1基因突變引起的視網膜營養不良兒童的安全性與療效。研究在英國進行,四名1到2.8歲的兒童接受了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的視網膜下注射,目的是補充缺失的AIPL1基因。經過3.5年的隨訪,接受治療的兒童視力顯著改善,且視覺功能測試顯示視覺皮層活動增加。雖然有一名兒童出現囊性黃斑水腫,但整體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基因療法對這類兒童有希望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4位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的長期研究發現,接受一次性fidanacogene elaparvovec基因治療後,平均追蹤5.5年,安全性和療效都很不錯。大多數人凝血功能維持穩定,出血率極低,且沒有人產生抑制劑或嚴重副作用。雖有部分人出現脂肪肝,但未發現肝癌,整體來說治療效果持久且安全。 PubMed DOI

法布瑞氏症是因GLA基因突變導致酵素缺乏,讓有害脂質堆積,影響心臟、腎臟和神經。新一代治療像是口服藥migalastat、長效酵素、基質減少療法和基因治療,優點有口服方便、免疫反應少,還可能幫助大腦。雖然目前無法根治,治療費用也高,但未來基因和mRNA治療很有潛力。 PubMed DOI

這項基因治療用患者自己的幹細胞修飾健康基因,成功治療九位嚴重LAD-I兒童。治療後兩年,全部存活且無需捐贈者移植,感染和住院次數大減,也沒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方法對嚴重LAD-I來說既安全又有效。 PubMed DOI

腎型胱胺酸症是罕見的遺傳疾病,因CTNS基因突變導致胱胺酸堆積,常見於兒童,會引起腎臟功能異常和多重器官問題。治療以補充流失物質、控制症狀及使用cysteamine為主,但壽命仍有限,目前積極發展早期診斷和基因治療。 PubMed DOI

一名患有CPS1缺乏症的新生兒,接受脂質奈米粒子傳遞的個人化基因編輯治療。治療兩次後,寶寶能吃更多蛋白質,藥物需求也減少,且沒出現嚴重副作用。不過,長期安全性和效果還需要持續觀察。 PubMed DOI

這項第三期臨床試驗發現,針對新診斷、適合自體幹細胞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利用MRD狀態來決定鞏固治療方式,並沒有帶來明顯好處。不論是MRD陰性或陽性患者,額外的移植或藥物治療都沒有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也沒發現新的安全疑慮。 PubMed DOI

這份20年回顧性研究分析405位法布瑞氏症患者,發現近半數曾有嚴重心血管、腎臟或腦部併發症。預後較差與年紀較大才診斷、疾病嚴重、特定基因變異(尤其男性)有關。高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常見,但現代藥物使用率偏低。強調早期診斷、完整評估及個人化治療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追蹤10位重度血友病B男性長達13年,發現單次AAV基因治療能穩定提升凝血因子IX濃度,出血次數和凝血因子用量都大幅減少。治療過程安全,僅有輕微短暫的肝酵素上升,沒發現嚴重副作用或長期安全疑慮,證實AAV基因治療對血友病B有長期療效與安全性。 PubMed DOI

這份研究是首例在新生兒出生後馬上用lumasiran合併支持性治療來治療原發性高草酸尿症第一型。雖然一開始草酸濃度偏高,但沒出現症狀,一個月後就恢復正常。追蹤兩年下來,孩子都沒副作用或不適,顯示新生兒早期用lumasiran治療PH1既安全又有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