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法國推行新的總額支付模式,鼓勵多專業團隊照護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雖然資訊系統調整和人力不足是挑戰,但護理師能更專注照護,營養師角色也變重要。員工建議門診次數應更彈性,IT整合也需加強,才能長期推動成功。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有效管理居家透析需要患者積極參與決策與治療,並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分析以人為本的護理介入,發現有13種相關介入,其中8種專注於患者在透析方式上的決策參與,6種則強調患者在治療及健康管理中的角色。結果顯示,需調整居家透析介入,以增強患者在治療及決策過程中的參與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在美國慢性腎病(CKD)患者中,採用跨學科照護模式來應對關鍵老年綜合症(如認知障礙、虛弱和憂鬱症)的必要性。研究透過訪談來自多國的健康專業人士,探討實施的挑戰與策略。主要發現包括實施障礙、減輕障礙的策略(如加強溝通和獲得支持)以及實施的好處(如改善決策和減少醫生倦怠)。結論指出,雖然可行,但需克服政策和文化等障礙,最終能讓患者和醫療提供者受益。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的年長者越來越多,照護也變得更複雜。現在有多專科團隊(腎臟科、老年醫學、護理、營養)一起照顧60歲以上的中重度CKD患者,定期評估並協助病人和家屬討論治療選擇。結果發現,這種團隊照護能更全面掌握患者需求,讓治療更貼近個人狀況,也有部分重度患者選擇不洗腎,提升照護品質。 PubMed DOI

在大型醫療體系導入臨床決策支援(CDS)工具後,糖尿病患者的CKD篩檢率從35%大幅提升到72%。不過,像ACEi/ARB使用率和腎臟科共同照護等治療指標進步有限。針對SGLT2 inhibitor的提醒則明顯提升了用藥率。整體來說,CDS工具對提升CKD篩檢很有效,但對整體照護品質的幫助有限,效果不一。 PubMed DOI

西班牙 CARABELA-CKD 計畫針對慢性腎臟病照護效率不佳的問題,分析各醫院的管理模式並驗證品質指標,找出改進空間。透過分階段流程、工作坊和數位工具,發展提升照護品質的方案。這是科學學會和 AstraZeneca 合作,目標是提升全國病人治療成效和醫療效率。 PubMed DOI

住在鄉下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因貧窮、醫療資源不足和交通不便,導致診斷延誤、治療較晚。解決方法包括提升醫療可近性、推動遠距醫療、加強基層醫護教育、強化照護協調,以及重視預防和早期發現。政策上也要增加鄉村醫療人力,並針對CKD患者推動專屬措施,確保醫療公平。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有多重用藥問題,像是缺少建議藥物(特別是SGLT-2抑制劑)或用藥不一致。研究發現,經過一年多專業團隊(含藥師和腎臟科醫師)照護後,患者的用藥問題平均減少43%,92%問題獲得解決,顯示團隊合作能大幅提升用藥安全與治療成效。 PubMed DOI

拉丁美洲腎臟病增加,早期發現和預防很重要,但醫療資源有限。阿根廷Renalida診所首創用團體醫療照護(GMC)幫助年長慢性腎臟病患者,結合團體看診、同儕支持和個人化照護,有效提升照護品質並降低成本。文章也提到可用實證推廣科學,讓這類模式更普及,改善患者醫療可近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雖然治療方式進步,但照護上還有很多不足。這篇文章整理了現有的CKD照護模式及缺點,也介紹像是護理師、藥師主導或數位化等新型照護方式。研究結果不一,顯示如何在臨床上有效執行這些照護模式,還需要更多實證研究支持。 PubMed DOI

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人口健康管理後,住院率比一般照護少了27%,但一年內醫療總花費沒明顯下降,門診和藥局費用也差不多。因為追蹤時間短、成本計算方式有限,無法完全看出經濟效益,建議還要做更長期的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