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95位復發性腎病症候群兒童,結果顯示接種COVID-19 mRNA疫苗後,腎病復發風險並未明顯增加。大多數孩子接種後沒復發,僅少數嚴重個案有復發或新發病情。整體來說,疫苗接種對這群兒童來說是安全的,不會提高復發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SARS-CoV-2疫苗對擁有高風險基因型APOL1的個體腎臟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塌陷性腎小管病。研究篩選了1,507名成年人,最終招募105名參與者,並分析他們的疫苗接種和腎功能數據。結果顯示,無論基因型如何,接種疫苗前後的血清肌酸酐和尿蛋白水準都沒有顯著變化。大多數參與者攜帶常見的APOL1單倍型,且未見腎臟問題惡化。研究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規模驗證,以確認疫苗對這群體的腎臟安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類固醇依賴性或頻繁復發的腎病綜合症兒童中使用rituximab(RTX)的情況。研究涵蓋89名患者,隨訪時間從12.2到43.2個月。結果顯示,37.1%的患者在RTX治療後復發,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有類固醇抗藥性腎病的病史及NK細胞比例低。復發患者中,78.8%在B細胞恢復後繼續RTX治療,且這些患者的復發率顯著低於未繼續治療者。研究結論指出,持續RTX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rituximab作為小兒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第一線治療,傳統上通常使用類固醇,但副作用明顯。研究納入17名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間新診斷的兒童,接受rituximab治療。結果顯示,12名患者在中位19天內達到完全緩解,且在41到112週的隨訪中,11名患者持續維持緩解,僅一名患者復發。治療期間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顯示rituximab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的小兒患者,探討預測緩解和腎臟存活的因素。研究分析了2000至2023年間在柏林治療的65名患者,發病中位年齡為4歲,男性佔57%。結果顯示,26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腎臟存活率在5年為71%,10年為56%。影響緩解的負面預測因子包括高蛋白尿、遺傳病、降低的eGFR及低白蛋白血症。研究強調及早分析這些因素對小兒SRNS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病綜合症(NS)與多種風險因素的因果關係,包括慢性乙型/丙型肝炎、COVID-19、過敏、草本茶、免疫球蛋白E、兒童肥胖及特定HLA特徵。研究發現,HLA-II DQ α2 鏈對NS的風險有顯著影響,而免疫球蛋白E的關聯則較不穩定。此外,潰瘍性結腸炎對NS風險無顯著影響。總體來看,HLA-II DQ α2 鏈相關的免疫系統異常可能促進NS的發展及病理變化。 PubMed DOI

一項研究針對慢性腎病(CKD)兒童接種第四劑BNT162b2 COVID-19疫苗的免疫反應與安全性進行調查,共有21名年齡中位數14歲的兒童參與。結果顯示,第四劑能顯著提升抗體水平和T細胞反應,但腎臟移植者及使用鈣調神經酶抑制劑的兒童抗體反應較低。接種後有三名兒童出現突破性COVID-19,其中一名需住院,還有一名出現輕微血尿但自行恢復。整體而言,第四劑對CKD兒童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rituximab(RTX)單獨治療兒童特發性腎病症候群,6週內完全緩解率明顯低於類固醇(33.3%比100%),但對RTX有反應的孩子後續都沒復發,類固醇組則常復發。兩組安全性和類固醇總暴露量差不多。總結來說,RTX誘導緩解效果較差,但有反應者緩解較持久。 PubMed DOI

在類固醇抗藥性腎病症候群的兒童中,發病時血清白蛋白濃度較高(2.3 g/dL以上)有助於預測是否帶有基因變異。約有21%病童有基因變異,這些人對免疫抑制治療效果較差,五年腎臟存活率也較低。相較之下,病理特徵參考價值不高。 PubMed DOI

這項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發現,COVID-19疫情期間兒童感染後腎小球腎炎(PIGN)病例一開始減少,後來又增加,季節分布也變了。疫情期間確診的孩子年紀較小,症狀較輕,實驗室數據也有差異。整體來說,疫情改變了PIGN的流行情形和臨床表現。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指出,類固醇敏感型腎病症候群(SSNS)兒童發生腎衰竭、慢性腎臟病和死亡的機率都很低,每千人年不到4例。相較之下,類固醇抗藥型(SRNS)兒童這些風險明顯較高,但有逐年下降趨勢。癌症發生非常罕見,多數死亡是因腎衰竭或感染造成。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