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對第一型糖尿病成人來說,呼氣丙酮(BrACE)和血中酮體(BOHB)在一般情況下有中度相關,但在停用胰島素、酮體升高時相關性很高。BrACE超過5 ppm時,能準確偵測血中酮體升高。呼氣丙酮測量在高酮體風險時,是方便又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長期口服酮酯(KE)對2型糖尿病及心臟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患者的影響。24名患者參加為期6週的隨機雙盲試驗,接受KE或安慰劑治療。結果顯示,KE顯著提高循環中的3-羥基丁酸水平,心輸出量增加0.2 L/min,且降低肺毛細血管楔壓,顯示心臟功能改善。KE治療還增強每搏量,降低左心室僵硬度,顯示心臟順應性改善。這些結果顯示KE可能成為T2DM及HFpEF患者的新治療選擇,改善心血管健康。研究登記編號為NCT05236335。 PubMed DOI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使用自動胰島素給藥系統的1型糖尿病成人中,異麥芽糖的攝取時機對運動期間的影響。研究發現,運動期間多次小量攝取異麥芽糖(DEC)能使血漿葡萄糖水平更穩定,且荷爾蒙反應較低,這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減少對碳水化合物的依賴。這些結果顯示,運動時的營養策略對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非常重要,並可能成為最佳實踐的參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1型糖尿病患者在14天內,呼吸丙酮(BrACE)與血液β-羥丁酸(BOHB)之間的關係,並比較使用糖尿病藥物dapagliflozin的情況。結果顯示,門診期間BrACE與BOHB有中等相關性(ρ = 0.41),但在監督胰島素撤藥期間,相關性顯著提高(ρ = 0.81)。當BrACE超過5 ppm時,能有效識別高BOHB水平,敏感性達93%,特異性87%。總體來看,BrACE可作為BOHB的非侵入性指標,但準確性依情境而異,尤其在胰島素撤藥期間更為可靠。研究期間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 PubMed DOI

心臟衰竭的特徵是心臟能量不足,最近研究發現,衰竭的心臟會增加酮體的氧化來滿足能量需求,這對心臟有保護作用。提高血液中酮體水平可能對心臟衰竭患者有益。小型臨床試驗顯示,外源性酮體能增強心臟功能。治療性酮症可透過運動、飲食改變或藥物實現,但目前對其長期效果仍缺乏數據,尚不建議常規使用。醫療提供者需了解如何管理這些患者。本文探討心臟衰竭中的酮體代謝及相關管理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GLT2抑制劑dapagliflozin對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停止胰島素治療期間的影響。共招募20名參與者,進行兩輪胰島素撤回,分別在常規護理和服用dapagliflozin兩週後進行。結果顯示,服用dapagliflozin的參與者其β-羥丁酸和呼氣丙酮水準高於常規護理組,且更多人達到顯著的酮體水準,血糖則低於常規組。總體來看,dapagliflozin治療與酮體濃度增加相關,可能增加酮酸中毒風險。 PubMed DOI

最近研究指出,治療性酮症對心臟衰竭伴隨射血分數降低(HFrEF)患者可能有益,但對其與SGLT2抑制劑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劑量的影響仍有疑問。一項針對20名HFrEF參與者的試驗發現,酮酯(KE)能迅速誘導酮症,且其代謝變化受SGLT2i和劑量影響。雖然心率暫時增加,收縮壓、pH值和碳酸氫根下降,但這些變化不受劑量或SGLT2i影響。總體來說,KE的攝取引發快速代謝變化,且血流動力學影響為暫時性。 PubMed DOI

對於有在用SGLT抑制劑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測量毛細血管血酮,有助於預測未來發生酮酸中毒(DKA)的風險。研究指出,若近期血酮值曾達0.8 mmol/L以上,DKA或嚴重酮症的風險會明顯提高。因此,建議定期監測血酮,能有效預防DKA,也可作為設定連續血酮監測警示值的依據。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會提升 β-hydroxybutyrate(β-OH-B)這種酮體,有助於讓衰竭的心臟更有效率地運作。臨床研究發現,輸注 β-OH-B 能改善 HFrEF 患者的心臟功能,且不會增加氧氣消耗或影響葡萄糖利用,顯示提升心臟代謝彈性是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第1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在腹腔區域對升糖素的清除率差不多,但非糖尿病者腿部的清除率會隨濃度上升而下降,T1D患者則沒有這現象。這對雙激素自動胰島素系統設計及新型糖尿病藥物的開發有重要參考價值。 PubMed DOI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胰島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發生酮酸中毒的風險較高,尤其是HbA1c超過9%、BMI小於等於25,以及已用胰島素者。醫師開立SGLT2i時,這些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並密切追蹤。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