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針對3,714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研究發現,虛弱指數(FI)是預測存活率最準的指標,甚至比其他臨床或實驗室數據還要準。研究團隊用11個關鍵變項建立預測模型,可精準預測1到10年的存活率。FI分數的風險比特別高,顯示FI在評估CKD患者預後時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虛弱」是一種嚴重的狀況,預測健康結果不佳,在腎臟疾病患者中很常見。這篇綜論旨在提高對腎臟疾病中虛弱的理解,包括定義、討論其成因和盛行率、應對測量挑戰、探討風險因素、結果和干預措施。該綜論還建議如何在照護腎臟疾病患者時使用虛弱評估,並概述未來研究的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慢性腎臟病(CKD)老年人中,加入身體功能測量(如步態速度和虛弱)對死亡預測的影響。研究對象為65歲以上、eGFR低於60 mL/min/1.73m²的參與者,共2,338名,平均年齡70歲。結果顯示,隨訪5年內392人去世,164人需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加入步態速度和虛弱評估後,死亡風險預測的準確度有所提升,強調這些指標在臨床評估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新發慢性腎病(CKD)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風險預測模型,因為腎功能惡化對這群人來說是一大健康問題。研究包含5,416名65歲以上的參與者,透過多變量Cox回歸分析找出主要預測因子,如年齡、性別、糖尿病等。模型表現良好,兩年、三年和四年的一致性指數分別為0.802,AUC值也相當高。這個模型能有效識別CKD風險,幫助基層醫療進行及時干預。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虛弱對75歲以上慢性腎病(CKD)老年患者的影響,發現虛弱與腎臟事件、死亡率及醫療使用增加有關。研究納入203名患者,67.9%被分類為虛弱,隨訪3.47年中,38.9%經歷腎臟事件,15.3%死亡。虛弱得分每增加1分,腎臟事件風險增加28%,住院及急診就診風險也顯著提高,但對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未達顯著性。結果顯示虛弱是CKD患者的重要風險指標。 PubMed DOI

GOAL試驗是一項針對慢性腎病(CKD)虛弱老年人的集群隨機對照試驗,主要探討綜合老年評估(CGA)的影響。研究分析了參與者的基線特徵及其與CKD和虛弱程度的關聯。共招募240名參與者,平均年齡76.9歲,發現虛弱程度越重,生活品質越差,特別是非常重度虛弱者的EQ-5D-5L分數顯著低於其他虛弱程度者。此外,重度CKD患者的生活品質也低於中度CKD患者,顯示虛弱和CKD的嚴重程度對生活品質有明顯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透析(HD)患者的虛弱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分析了125名平均67歲的患者。結果顯示46%的患者被評為虛弱,隨訪約49個月後,死亡率達56%。研究評估了四種生物標記,發現年齡、虛弱及生物標記水平低與死亡率高相關。特別是肌肉抑制素成為顯著預測因子。結合Fried評分與肌肉抑制素後,死亡預測準確性提高,顯示生物標記與臨床評估結合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即使在早期也常見虛弱,且腎功能太高或太低都會增加虛弱風險。只要有一項虛弱指標,骨密度就會較低,未來骨折風險也會上升。總之,CKD患者即使輕微虛弱,也會讓骨頭更脆弱、骨折機率變高。 PubMed DOI

虛弱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很常見,會增加腎衰竭和死亡風險。研究發現,KFRE 低估有虛弱患者的腎衰竭風險,但若用 cystatin C 估算腎功能並考慮死亡風險,預測會更準確。醫師在評估時,應同時考量虛弱和相關因素。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分析發現,中國血液透析患者的虛弱預測模型準確度高(AUC 0.819-0.998),虛弱發生率約32%。主要風險因子有年紀大、白蛋白低、營養差、女性、共病多和憂鬱。不過,現有模型偏倚風險高、缺乏外部驗證,建議未來要有更嚴謹、多中心的研究來提升臨床實用性。 PubMed DOI

虛弱在晚期腎臟病或洗腎患者中很常見,是急診、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增加的重要預測因子。雖然虛弱會隨時間變化,但惡化本身和住院次數、天數無直接關聯。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有助減少醫療資源消耗,改善病人健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