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針對3,714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研究發現,虛弱指數(FI)是預測存活率最準的指標,甚至比其他臨床或實驗室數據還要準。研究團隊用11個關鍵變項建立預測模型,可精準預測1到10年的存活率。FI分數的風險比特別高,顯示FI在評估CKD患者預後時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GOAL試驗是一項針對慢性腎病(CKD)虛弱老年人的集群隨機對照試驗,主要探討綜合老年評估(CGA)的影響。研究分析了參與者的基線特徵及其與CKD和虛弱程度的關聯。共招募240名參與者,平均年齡76.9歲,發現虛弱程度越重,生活品質越差,特別是非常重度虛弱者的EQ-5D-5L分數顯著低於其他虛弱程度者。此外,重度CKD患者的生活品質也低於中度CKD患者,顯示虛弱和CKD的嚴重程度對生活品質有明顯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透析(HD)患者的虛弱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分析了125名平均67歲的患者。結果顯示46%的患者被評為虛弱,隨訪約49個月後,死亡率達56%。研究評估了四種生物標記,發現年齡、虛弱及生物標記水平低與死亡率高相關。特別是肌肉抑制素成為顯著預測因子。結合Fried評分與肌肉抑制素後,死亡預測準確性提高,顯示生物標記與臨床評估結合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年及老年人虛弱狀態轉變與慢性腎病(CKD)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中國健康與退休縱向研究。研究發現,虛弱或前虛弱的參與者發展CKD的風險顯著提高(風險比1.74),而虛弱改善為健全或前虛弱的個體,CKD風險則降低(風險比0.71)。結果顯示虛弱狀態的變化與CKD風險密切相關,虛弱惡化會增加風險,改善則有助於降低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建立了一套評分系統,能預測85歲以上新開始血液透析患者的3年存活率。系統根據八項指標(如低BMI、心血管疾病、癌症、行走困難等)給分,分數越高,死亡風險越大。預測準確度不錯,未來可協助醫師評估是否建議高齡患者接受透析,但還需更多族群驗證。 PubMed DOI

這項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即使在早期也常見虛弱,且腎功能太高或太低都會增加虛弱風險。只要有一項虛弱指標,骨密度就會較低,未來骨折風險也會上升。總之,CKD患者即使輕微虛弱,也會讓骨頭更脆弱、骨折機率變高。 PubMed DOI

80歲以上住院患者,急性腎損傷(AKI)很常見,且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95歲最多。虛弱(評分≥5)和AKI都是30天內死亡率的獨立高風險因子,AKI患者30天內死亡率和腎臟不良結局都明顯較高。90歲以上,虛弱對死亡率的影響甚至超過AKI。 PubMed DOI

虛弱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很常見,會增加腎衰竭和死亡風險。研究發現,KFRE 低估有虛弱患者的腎衰竭風險,但若用 cystatin C 估算腎功能並考慮死亡風險,預測會更準確。醫師在評估時,應同時考量虛弱和相關因素。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分析發現,中國血液透析患者的虛弱預測模型準確度高(AUC 0.819-0.998),虛弱發生率約32%。主要風險因子有年紀大、白蛋白低、營養差、女性、共病多和憂鬱。不過,現有模型偏倚風險高、缺乏外部驗證,建議未來要有更嚴謹、多中心的研究來提升臨床實用性。 PubMed DOI

虛弱在晚期腎臟病或洗腎患者中很常見,是急診、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增加的重要預測因子。雖然虛弱會隨時間變化,但惡化本身和住院次數、天數無直接關聯。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有助減少醫療資源消耗,改善病人健康。 PubMed DOI

腎衰竭的年長者常見虛弱和營養不良,無論有無洗腎。研究發現,虛弱會增加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特別是在洗腎患者。保守治療者若有營養不良,死亡風險也會提高。改善營養有助於改善虛弱和營養不良,未來還需更多研究找出有效治療方式。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