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衰竭患者在腹膜透析的同時加做艾灸,腎功能和腸胃狀況都比單做透析更好,像是尿素氮、尿蛋白、血鉀、血磷等指標都有明顯改善。雖然有些血液數值沒顯著差異,但整體來說,艾灸搭配透析對腎臟和腸道健康有正面幫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16週的Hi-maize 260抗性澱粉補充對G3a-G4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研究採用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68名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抗性澱粉或安慰劑。結果顯示,抗性澱粉組在第16週時p-cresyl sulfate水平顯著降低,並伴隨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如Subdoligranulum和Oscillospiraceae UCG 002增加,而Bacteroides減少。整體而言,抗性澱粉補充對CKD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有正面影響,並降低尿毒素水平。 PubMed DOI

最近研究指出,抗性澱粉(RS)可能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和免疫功能有正面影響。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RS對CKD患者炎症、尿毒素及腎功能的影響,納入10篇符合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涉及355名受試者。結果顯示,RS補充劑能顯著降低吲哚硫酸和血尿素氮的水平,但對炎症指標如白介素-6等並無顯著影響。雖然RS可能改善腎功能,但因樣本量小,需謹慎解讀,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其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黃耆多醣體(APS)對慢性腎病(CKD)患者腸道微生物群及短鏈脂肪酸(SCFAs)的影響。研究發現,APS能降低血清肌酸酐和尿素氮,改善腎功能,並減少腎臟損傷及纖維化。16S rRNA測序顯示,APS治療後,SCFA產生菌的數量增加,且糞便中的醋酸、丙酸和丁酸水平上升。此外,APS還提升了腎臟G蛋白偶聯受體的表達。總之,APS可能透過增強腸道有益菌和SCFA,來減輕腎臟損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電針療法(EA)對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影響。研究中40隻大鼠分為五組,進行高脂飲食和EA治療。結果顯示,EA能顯著改善大鼠的飲水量、食物攝取、體重,並降低空腹血糖、胰島素和糖化血紅蛋白。此外,EA還改善胰臟健康,增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並促進短鏈脂肪酸和GLP-1的生成。抗生素則會干擾腸道微生物群,減少EA的效果。總之,EA對T2DM大鼠的葡萄糖代謝有正面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高多樣性植物性飲食(HDPD)與低多樣性植物性飲食(LDPD)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25名澳洲3-4期CKD患者參與,兩種飲食各持續6週,並有4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HDPD能顯著減少尿毒素,特別是對腎功能較差的患者。HDPD還改善飲食質量,減少腎酸負荷,並對腸道微生物組成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每週攝取30種以上的植物性食物對中度CKD患者是安全且具潛在療效的。 PubMed DOI

腎纖維化是慢性腎病的主要特徵,最近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可能影響病情進展。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能保護腎臟,但糞便微生物移植(FMT)對MDSC活性的影響尚不明。研究中,C57BL/6J小鼠經單側輸尿管阻塞誘導腎纖維化後接受FMT,結果顯示FMT改變了MDSCs的分佈,增加了血液和腎臟中的M-MDSCs,並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減輕腎纖維化。這些發現顯示針對腸道-腎臟連結的策略可能有助於管理慢性腎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臟病(CK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特別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對CKD患者的影響。研究發現,接受SGLT2治療的CKD患者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顯著差異,特定細菌增加,且尿毒症毒素和短鏈脂肪酸水平較低,顯示潛在的有益影響。此外,腸道微生物與代謝副產品之間存在複雜互動。總體而言,SGLT2抑制劑可能改善CKD患者的腸道健康,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 PubMed DOI

腸道菌對慢性腎臟病(CKD)很重要,調整腸道菌有機會幫助管理CKD,尤其是小朋友。方法包括多吃纖維、發酵食品、益生菌、合生元、口服吸附劑和糞便移植,還有多運動、預防便祕。這些做法可能改善腸道、減少毒素和發炎。不過,兒童CKD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長期洗腎患者常有免疫力差和腸道菌叢失衡的問題。這項研究發現,免疫功能較差的洗腎患者T細胞表現更差、發炎更嚴重,且腸道內有益菌(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明顯減少,壞菌增加。腸道菌叢和免疫細胞、發炎指標有密切關聯,顯示調整腸道菌叢有機會改善洗腎患者的免疫健康。 PubMed DOI

腎衰 II 號方(SSR)能改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減少腎臟纖維化,主要是透過降低缺氧引起的發炎反應。動物和細胞實驗都證實,SSR可抑制關鍵發炎與纖維化路徑,達到保護腎臟、延緩CKD惡化的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