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位22歲男生成年後才被診斷出GSD 1b,肝臟有多顆腺瘤,其中一顆還帶有HNF-1alpha突變。手術切除後,肝臟內還有小結節殘留。因腺瘤多且有癌變風險,治療很棘手。肝臟移植是最後選項,但可能讓代謝問題更糟。SGLT-2抑制劑有望幫助控糖,甚至縮小腺瘤。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GSD-1b患者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三年後,症狀有明顯改善,如口腔潰瘍消退、感染減少、中性粒細胞數量和功能改善,以及炎症標誌降低。這種治療對於增強GSD-1b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潛力。 PubMed DOI

糖原儲存病第一型(GSDIa)是一種罕見的代謝疾病,因G6PC1基因突變導致低血糖和慢性腎病。研究發現,GSDIa小鼠出現腎纖維化和囊腫,腎臟中糖原和脂質積累,並促進細胞增殖。使用雷帕霉素治療可減少腎損傷,脂質運輸蛋白2則是腎炎症的早期生物標記。此外,GSDIa小鼠的初級纖毛缺陷與囊腫形成有關,顯示出代謝適應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肝臟移植對糖原儲存病1b型兒童的影響,八名兒童在3.6歲時接受移植,隨訪10.3年。結果顯示,移植後白血球計數和G-CSF需求未改善,雖然因感染住院次數減少,但腸胃問題和移植物功能不全使住院率相似。BMI下降但身高不變,所有兒童存活,但75%經歷移植物排斥,部分在五年內出現纖維化。使用dapagliflozin雖然停止G-CSF,但白血球計數未改善,卻減少腸胃和感染併發症。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SGLT2抑制劑的潛在好處。 PubMed DOI

這篇案例報告探討一位8歲的患者,因垂體功能低下症及代謝功能障礙引發的脂肪肝(MASLD),最終接受肝臟移植。移植後不久,肝臟脂肪變性再次出現。患者的治療計畫包括使用GLP-1a和生長激素替代療法,結果在2.5個月內轉氨酶恢復正常,並在一年後的活檢中顯著改善脂肪變性。這個案例特別重要,因為它是報導中最年輕的垂體功能低下症患者之一,顯示早期治療可能有助於延遲脂肪變性的復發,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長期效果。 PubMed DOI

經典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AH)主要因21-羥化酶缺乏,導致皮質醇和醛固酮減少,腎上腺雄激素增加。患者需終身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青少年時期劑量較高,因為雄激素過多和生長加速。這種情況與肥胖、高血壓及葡萄糖代謝問題有關,長期健康管理變得複雜。報告一名18歲西班牙裔男性,因CAH和三級肥胖,經多次治療後,接受semaglutide和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BMI顯著改善。此案例顯示多學科方法對CAH患者肥胖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糖原性肝病是一種肝細胞內糖原過多的疾病,常見於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患者,會導致肝腫大和肝酶升高。案例中,一位30歲女性長期患有1型糖尿病,雖然血糖控制改善不大,但她的肝酶隨時間逐漸正常,顯示病情可能會自行緩解,挑戰了傳統觀念。最終,她接受了閉環胰島素系統和dulaglutide治療,顯著改善了A1c水平,肝酶也持續正常。這提醒我們需進一步研究糖原性肝病的緩解機制。 PubMed DOI

成人型nesidioblastosis是罕見的低血糖原因,常見於減重手術後,和胰島素瘤或PBHS不易區分。這案例是一位55歲女性,減重手術後反覆低血糖,藥物無效,影像排除腫瘤,手術證實為nesidioblastosis。部分胰臟切除後症狀改善。提醒大家,減重手術後低血糖要考慮這個可能性,並和PBHS區分,才能正確治療。 PubMed DOI

一名四十多歲男性,做過Roux-en-Y胃繞道手術後,出現嚴重且反覆的餐後低血糖。檢查證實是nesidioblastosis,沒發現胰島素瘤。吃過多種藥、調整飲食都沒效,手術風險高又不一定有幫助,醫師不建議開刀。病人用盡治療方法後,決定尋求第二意見。 PubMed DOI

一名32歲GSD-1b女性,合併早發性卵巢衰竭,使用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三年後,月經恢復並成功懷孕。這顯示empagliflozin除了改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外,可能也有助提升卵巢功能與生育力,但其效果及孕期安全性仍需更多研究確認。 PubMed DOI

GSD Ib會造成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和功能異常,導致反覆感染。傳統用GCSF治療,但新研究發現糖尿病藥empagliflozin能改善白血球問題,減少感染,提升生活品質,且安全性佳。SGLT2抑制劑像empagliflozin,未來有望成為GSD Ib新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