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的年長者越來越多,照護也變得更複雜。現在有多專科團隊(腎臟科、老年醫學、護理、營養)一起照顧60歲以上的中重度CKD患者,定期評估並協助病人和家屬討論治療選擇。結果發現,這種團隊照護能更全面掌握患者需求,讓治療更貼近個人狀況,也有部分重度患者選擇不洗腎,提升照護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全球人口老化將帶來老年人慢性腎臟疾病挑戰。治療要關注心血管健康和預防腎功能衰竭,新療法如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有潛力。營養、運動等非藥物干預也重要。提供腎臟替代療法需考慮多因素,個人化治療選擇包括透析、移植和保守治療。數位技術整合可革新老年CKD管理。 PubMed DOI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慢性腎臟病(CKD)預計在2050年將影響某些地區超過10%的人口,特別是低收入國家面臨重大健康與經濟挑戰。為了減緩CKD的流行,必須加強針對可改變風險因素的預防措施,實施有效的篩檢計畫,並確保負擔得起的腎臟保護藥物可供應。年長CKD患者需多學科管理,並考慮保守治療及改善生活品質的介入措施,如疼痛管理和緩和醫療。 PubMed DOI

改善末期腎病(ESKD)老年患者的照護,需要調整醫療標準以符合他們的獨特需求。這些患者常面臨多重疾病、虛弱和認知衰退等挑戰,醫生在治療決策上也面臨不確定性。本文探討老年人醫療問題,特別是末期腎病的決策過程,並提出共享決策的關鍵要素及增強照護的策略。我們建議老年醫學與腎臟科合作,稱為「老年腎臟動態」,以更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並指出未來研究的重點。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種新穎的多學科照護(MDC)模式,針對晚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並與傳統腎臟科護理進行比較。研究涵蓋489名晚期CKD患者,結果顯示在MDC模式下,最佳過渡至末期腎臟病(ESKD)的比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1名進展的患者中,有58%成功實現最佳過渡,家庭透析的啟動率也顯著提升。這顯示MDC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對醫療系統造成重大挑戰,因其高發病率和資源需求。本研究分析CKD患者的照護模式,並透過多學科合作建立最佳照護模型。由15位顧問和44位專家組成的小組,識別出CKD照護中的38個關鍵因素,並分類為四大挑戰:提升CKD管理模型的可見性、加強預防和早期診斷、進行協調監測,以及增強醫療人員和患者的訓練。共識強調需優先考慮CKD照護,特別在預防和早期發現方面,為改善各地CKD患者的照護提供指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學科、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影響,納入131名患者,並比較綜合照護與傳統照護的效果。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重大不良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綜合照護組在心衰住院方面有減少的趨勢,且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上有改善,顯示這種照護方式對於管理複雜患者可能是一個有前景的選擇。 PubMed DOI

支持老年人選擇合適的腎臟替代療法(KRT)面臨多重挑戰,如虛弱、合併症和認知障礙等,這些都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虛弱的老年慢性腎病患者住院率高、死亡率增加,生活品質下降。雖然血液透析可能加重虛弱,但腹膜透析(PD)提供居家選擇,能提升生活品質。共享決策至關重要,需考量患者的目標和生活品質。老年醫學專家的角色愈加重要,健康服務應加強輔助PD的獲取,確保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在美國慢性腎病(CKD)患者中,採用跨學科照護模式來應對關鍵老年綜合症(如認知障礙、虛弱和憂鬱症)的必要性。研究透過訪談來自多國的健康專業人士,探討實施的挑戰與策略。主要發現包括實施障礙、減輕障礙的策略(如加強溝通和獲得支持)以及實施的好處(如改善決策和減少醫生倦怠)。結論指出,雖然可行,但需克服政策和文化等障礙,最終能讓患者和醫療提供者受益。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有多重用藥問題,像是缺少建議藥物(特別是SGLT-2抑制劑)或用藥不一致。研究發現,經過一年多專業團隊(含藥師和腎臟科醫師)照護後,患者的用藥問題平均減少43%,92%問題獲得解決,顯示團隊合作能大幅提升用藥安全與治療成效。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雖然治療方式進步,但照護上還有很多不足。這篇文章整理了現有的CKD照護模式及缺點,也介紹像是護理師、藥師主導或數位化等新型照護方式。研究結果不一,顯示如何在臨床上有效執行這些照護模式,還需要更多實證研究支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