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巴西研究發現,心臟科醫師用遠距醫療支援基層醫師管理心衰竭病人是可行的,大家普遍能接受,但病人怕少了專科醫師面對面看診,基層醫師覺得工作變多,心臟科醫師則擔心這模式難長久。臨床效果有限,有些用藥有進步,但部分指標反而變差。多數人偏好非同步平台。建議未來研究要解決參與度和資料遺漏問題,並考慮擴大規模。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研究評估了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早期緩和醫療,透過視訊會議和面對面會議進行。這項隨機試驗在美國22個癌症中心進行,涉及1,250名患者和548名照顧者。結果顯示,兩種方式的生活品質分數相似,視訊會議為99.7,面對面會議為97.7,差異符合標準。不過,視訊組的照顧者參與率較低。整體來看,虛擬緩和醫療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方面與面對面護理同樣有效,顯示遠距醫療的潛力。 PubMed DOI

一項研究評估遠距醫療在重症監護病房的有效性,對比遠端醫師主導的查房與常規護理。這項試驗涵蓋巴西30個ICU,納入17,024名患者,主要觀察住院天數。結果顯示,遠距醫療組的住院天數為8.1天,常規護理組為7.1天,兩者無顯著差異(P = 0.24)。次要結果也未見改善,顯示遠距醫療未能提升重症患者的臨床結果。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3920501。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多學科團隊主導的心臟衰竭藥物優化診所對農村阿巴拉契亞社區的影響。結果顯示,HF心臟科服務的患者在所有四類指導性醫療療法藥物的使用上,明顯高於一般心臟科患者,且在研究期間使用率持續增加。特定藥物如ARNI、MRA和SGLT2I的使用頻率也較高。相對而言,初級護理服務的藥物使用變化不大,顯示需要更多支持和教育來改善MRA和SGLT2I的管理。遠程醫療方法在HF服務組中顯示出有效性。 PubMed DOI

在2020年3月,因應COVID-19疫情,美國開始允許腎臟護理提供者透過遠距醫療進行血液透析。研究分析了Medicare的索賠資料,發現疫情前16個月中,遠距醫療使用增加35%,使得醫療提供者的就診頻率上升1.4%。這在偏遠地區尤為明顯,因為患者需長途旅行就診。不過,遠距醫療與住院率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總體來看,雖然遠距醫療略微提升了就診頻率,但對住院率影響不大,對偏遠地區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內分泌科醫師與一般醫師透過視訊會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藥物管理的效果。研究在丹麥奧胡斯進行,採用雙臂隨機對照試驗,涉及27家一般診所。結果顯示,介入組的GLP1-RA和SGLT2I處方量增加了17.6%,但ACE/AT2和他汀類藥物的變化有限,可能因為現有治療的限制。研究顯示視訊會議能有效填補治療空白,特別是針對最新的臨床指導方針。 PubMed DOI

紐約市針對以非裔和西班牙裔為主的慢性腎臟病高血壓患者,推行遠距監測計畫,九成以上願意參加,且多數能持續三個月。六個月內約一半血壓達標,顯示這方法有效,有助縮小族群差距,但還需更多長期比較研究。 PubMed DOI

心臟衰竭很常見,診斷靠臨床評估和檢查,治療則有藥物、手術和生活調整,強調多專業團隊合作。居家照護配合遠距醫療和APP,效果跟門診差不多,但還有資源和流程標準化的問題。完整的照護手冊能幫助病人和醫療團隊在家更有系統地管理心臟衰竭。 PubMed DOI

HEARTS in the Americas 計畫在美洲推動基層醫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照護。HEARTS 2.0 透過45項有實證的介入措施(如社區篩檢、早期偵測、新藥物選擇、擴大醫療人員職責),統一並優化照護流程,提升效率與公平性,目標是降低相關疾病的死亡和失能率。 PubMed DOI

雖然醫療進步,心臟衰竭治療效果還是不理想,主要是指引建議的藥物沒被廣泛使用。新科技像遠距監測,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惡化。只要及早、持續用藥,再搭配數位健康工具,有機會改善病人預後。這篇綜述強調,心臟衰竭照護要結合先進治療和科技,才能真正進步。 PubMed DOI

VITAL-HF 臨床試驗評估遠端數位照護,是否能讓心臟衰竭(HFrEF)患者比傳統照護更快、更有效地調整藥物。178 位病人隨機分組,6 個月內優化治療,主要看藥物使用和劑量變化。這研究有助了解數位照護能否安全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