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治療後,腎絲球過濾率(GFR)在前三個月的急性變化和之後的慢性變化,都能獨立預測腎臟病惡化風險。分析66項試驗數據後,研究建議用三年內GFR平均變化速率,最能反映治療效果,適合當作臨床試驗的主要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綜合分析探討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對慢性腎病 (CKD) 患者的腎臟效果,分析了16項隨機對照試驗,涵蓋52,306名患者。主要發現包括:治療13週後未見eGFR下降,64週後eGFR顯著改善,急性腎損傷風險降低,但體積相關的不良事件增加23%。整體來看,SGLT2抑制劑在長期使用中對腎臟有顯著益處,特別是empagliflozin能降低AKI風險。該研究已註冊於CRD42023437061。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後,腎小球過濾率(eGFR)下降與心腎結果的關聯。追蹤4,942名患者,發現eGFR重度下降(>40%)和中度下降(>30%到≤40%)的患者,面臨更高的全因死亡及重大心腎事件風險。重度下降組的調整風險比顯著高於輕度下降組,強調了對這些患者的監測與干預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近5到10年來,腎臟疾病的研究進展顯著,特別是針對糖尿病患者。研究顯示,腎病進展的模式相似,新療法雖能減緩病情,但無法完全阻止腎功能下降。未來試驗需面對挑戰,包括設計更大且包容的研究,以確保結果可靠。新藥如SGLT2抑制劑在慢性腎病中顯示良好效果,強調多樣化患者群體的重要性。簡化試驗流程和創新招募策略將有助於提升研究質量,改善患者護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日本慢性腎病患者的數據,探討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變化趨勢,作為腎衰竭的替代終點,特別針對第4和第5期。研究發現,eGFR下降速度較慢與腎衰竭風險顯著降低有關,尤其在高CKD階段更明顯。具體來說,eGFR每年下降1.91、1.12和1.06 ml/min/1.73 m²,分別對應第3、4和5期腎衰竭風險降低20%。這顯示eGFR變化趨勢可作為亞洲CKD患者的有用替代終點,並為未來臨床試驗設計提供了新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小管過濾率(eGFR)斜率與心臟衰竭(HF)之間的關聯,特別針對有HF風險的老年人。研究涵蓋5,362名參與者,發現高風險個體中eGFR斜率與HF無顯著關聯,但在有心臟異常的個體中,eGFR每年下降1 mL/min/1.73 m²,HF風險增加39%。此外,eGFR下降較陡者,HF風險顯著上升。研究建議eGFR斜率可作為識別高風險HF個體的指標,但無法完全反映腎功能下降的複雜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小球過濾率(GFR)斜率在評估慢性腎病(CKD)進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員分析多個CKD試驗數據,計算「勝算比」,比較僅依GFR斜率的治療效果與其他結果的結合效果。結果顯示,GFR斜率的勝算比普遍呈現正面趨勢,顯示不同治療對CKD進展的影響各異。這些發現支持在CKD進展的評估中納入GFR斜率,幫助更清楚理解治療對腎臟健康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治療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早期腎小球過濾率(eGFR)變化與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之間的關係。分析了台灣8,222名T2D患者的數據,發現eGFR下降超過10%而UACR未減少的患者,面臨重大不良腎事件及心血管風險顯著提高。這強調了對這些高風險患者進行密切監測及採取更積極治療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過去治療選擇少,效果也有限,尤其老年人更明顯。CKD 除了會導致腎衰竭,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早期控制糖尿病、高血壓有幫助,但效果有限。近年新藥如 SGLT2 抑制劑、incretins 和 finerenone,已證實能有效延緩 CKD 惡化,降低心血管風險,連沒糖尿病的人也受益,讓治療指引和病人預後都有明顯進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分有無糖尿病)使用dapagliflozin治療一年後,不只BMI、血壓、尿酸、蛋白尿有改善,血紅素也提升。最重要的是,dapagliflozin能明顯減緩腎功能惡化速度,對重症或腎功能流失快的患者效果特別好。如果再搭配多專科團隊照護,效果會更佳,因此是延緩CKD惡化的有效選擇。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使用semaglutide治療兩年以上,腎功能惡化速度明顯變慢,尤其對腎臟病較嚴重或有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效果更好,同時也能改善代謝和發炎指標,顯示semaglutide除了降血糖,還有腎臟保護作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