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Wang 等人發現,空迴腸側對側吻合手術能提升 GLP-1 分泌,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管理體重,對心臟也有好處。這種手術讓腸道變成主動的內分泌器官,為糖尿病治療帶來新選擇。不過,還是需要長期追蹤和多專科團隊照護,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胃手術後腸道荷爾蒙改變,GLP-1和PYY減食慾,有助減重和改善血糖。阻荷爾蒙實驗支持,但手術差異顯示其他機制。胃帶手術未影響。胃帶手術後生長素減少影響胰島素和血糖,GLP-1影響胰島素和低血糖,體重減輕改善胰島素敏感。膽酸代謝變化不明顯。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切除回腸對BPD/DS手術後血糖的影響。實驗以糖尿病大鼠分為BPD/DS組、切除回腸的BPD/DS組(BDI)和對照組。結果顯示,BDI組大鼠的血糖較高、耐受性較差,且膽酸和GLP-1水平較低。推測切除回腸可能部分抵消BPD/DS手術的血糖改善效果。 PubMed DOI

擁有過多體脂肪和第二型糖尿病(T2DM)的人,面臨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代謝手術被證實是治療重度肥胖的有效方法,能顯著減重並改善血糖,可能導致T2DM緩解及心血管事件減少。此外,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受體激動劑不僅有助於減重,還能降低T2DM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本文探討了代謝手術和GLP-1RA療法的心臟保護機制,並強調最新研究發現及新療法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代謝性減重手術(如Roux-en-Y胃旁路手術和袖狀胃切除術)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中的效果,隨訪平均7年。結果顯示,手術組的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低(14.5% vs 19.6%),血紅素A1c水平顯著下降,且微血管併發症風險減少。然而,手術組也面臨較高的酒精/物質濫用、自我傷害和骨折風險。因此,雖然手術有助於改善代謝狀況,但需注意潛在的不良後果。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腸道甜味受體(STRs)及葡萄糖轉運蛋白(SGLT1、GLUT2)在二十二指腸-空腸旁路手術(DJB)後如何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實驗中,使用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的大鼠進行DJB手術,結果顯示DJB手術改善了大鼠的葡萄糖耐受性,且食物攝取量和體重無顯著變化。手術後,血漿GLP-1和GLP-2水平上升,腸道結構和相關蛋白表達也有所變化。DJB手術可能透過恢復STR介導的葡萄糖感知來增強血糖控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Roux-en-Y胃旁路手術(RYGB)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影響。十年後,接受RYGB的患者在餐後耐受測試中,胰島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水準顯著高於未手術的對照組。RYGB組的胰島素和GLP-1的曲線下面積明顯上升,顯示GLP-1反應持續增強。此外,RYGB組的膽汁酸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9水準也較高,顯示RYGB對GLP-1分泌及葡萄糖代謝的正面影響是持久的。 PubMed DOI

這篇社論探討He等人的研究,對比肥胖患者中減重手術與GLP-1RA療法在管理第二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指出,減重手術對青少年患者安全有效,但GLP-1RA的數據仍有限。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兩者在心血管健康上都有改善。不過,減重手術可能會引發術後低血糖,而GLP-1RA則不會,且可能減少低血糖的風險。社論呼籲進行比較試驗,以評估這兩種療法的長期效果。 PubMed DOI

這份報告探討了一位重度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案例。患者最初接受了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但未能緩解糖尿病。後來轉為Roux-en-Y胃旁路手術後,患者的高血糖明顯改善,固體食物攝取問題也解決。手術後,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中,胰島素和glicentin的分泌顯著增加,而GLP-1和GIP的變化較小。這些結果顯示glicentin的增加可能與胰島素分泌增強有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減重手術對2型糖尿病(T2D)患者的影響,發現手術後大多數患者在6個月內能達到正常血糖。研究納入86名患者,結果顯示無論是T2D患者還是對照組,BMI和胰島素抵抗均有減少。不過,T2D患者在手術後6個月的胰島素和GLP-1分泌較低,而胰高血糖素則較高。這表明,雖然體重和胰島素抵抗的減少有助於糖尿病緩解,但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Wang 等人發現,空迴腸側對側吻合術是一種可逆、保留胃部結構的手術,對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有潛力,特別適合不適合傳統減重手術的患者。這方法能改善血糖和代謝,併發症較少,但還需要更多長期研究來證實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