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合併高尿酸血症。研究發現,這些患者腸道內缺乏分解尿酸的細菌。使用empagliflozin治療後,不僅尿酸濃度下降,腸道菌群也變得較健康,顯示這藥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相,進而降低高尿酸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腸道微生物可能透過類似人體DPP4酶的作用影響新陳代謝,尤其Parabacteroides和Porphyromonas屬的細菌。研究發現Parabacteroides merdae中的類DPP4酶可模擬人體DPP4活性,影響激素水平,並對抗糖尿病藥物有不同反應。這些結果顯示腸道細菌的酶可能透過激素調控影響糖尿病,可能帶來新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如何影響慢性腎病(CKD)中的高尿酸血症腎損傷。透過對小鼠進行腺嘌呤和鉀氧酸飲食,並分析腎臟病理及功能,發現15種細菌屬的豐度顯著變化,且糞便和血漿中的氨基酸及生物素代謝物也有變化。特定細菌與腎功能、氧化壓力及線粒體自噬相關聯。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可能加重腎損傷,未來可為CKD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PubMed DOI

肥胖相關腎小管病(ORG)的發病率上升,成為公共衛生問題。研究顯示,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如Empagliflozin(EMPA)能有效減少肥胖者的體重及脂肪,並防止ORG進展。研究中,C57BL/6J小鼠被餵高脂飲食,分為正常飼料、安慰劑和EMPA治療組。結果顯示,ORG小鼠的腎功能指標惡化,但EMPA治療顯著改善。代謝組學分析顯示,ORG小鼠的脂質代謝失衡與腸道微生物群變化有關,EMPA治療可調節這些變化,為ORG管理提供新策略。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T2D)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疾病,受多種因素影響,並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導致許多患者死亡。最近研究指出,T2D與腸道微生物群有密切關聯,糖尿病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出現顯著變化,這可能影響病情進展。恢復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有助於預防和管理T2D,並提升治療效果。文章建議透過調整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方法,來改善糖尿病管理,並強調個人化的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腸道微生物群在糖尿病腎病(DN)中的角色,以及藥物dapagliflozin對DN和腸道健康的影響。研究顯示,低劑量的dapagliflozin能改善小鼠的腎臟炎症和纖維化,並增強腸道屏障功能,且不影響血糖。這些效果與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有關,若微生物群被消除,保護效果也會消失。此外,dapagliflozin改變了微生物代謝物,減少有害物質並增加有益物質。研究還找到了與腎功能改善相關的特定腸道細菌。總之,dapagliflozin可能透過影響腸道微生物群來幫助管理DN。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腸道微生物群在非糖尿病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SLD)患者對'empagliflozin'治療反應的預測潛力。追蹤45名患者52週,結果顯示48.9%的患者對治療有反應。反應者的微生物多樣性與非反應者不同,特定細菌如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和Lachnospira pectinoschiza等在反應組中較多。特別是L. pectinoschiza、A. hadrus和A. butyriciproducens被認為是獨立預測因子,預測準確度達0.89。這些腸道細菌可能成為預測MASLD患者治療反應的生物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臟病(CK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特別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對CKD患者的影響。研究發現,接受SGLT2治療的CKD患者腸道微生物組成有顯著差異,特定細菌增加,且尿毒症毒素和短鏈脂肪酸水平較低,顯示潛在的有益影響。此外,腸道微生物與代謝副產品之間存在複雜互動。總體而言,SGLT2抑制劑可能改善CKD患者的腸道健康,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 PubMed DOI

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8週小型研究發現,使用dapagliflozin後,血糖、膽固醇、發炎指標和血管功能都有進步,且腸道壞菌Fusobacterium也減少。這些心血管好處,可能跟腸道菌相變好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tirzepatide 不只幫助高脂飲食下的肥胖小鼠減重、改善血糖和胰島素阻抗,還能調整腸道菌相,增加好菌、減少壞菌。這些變化有助於提升代謝健康,顯示 tirzepatide 的減重效果,部分和腸道菌相改善有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腸道菌相多樣性高的成年人,血中尿酸較低、腎臟排尿酸效率也較好,這跟飲食無關。提升腸道菌相多樣性有助控制高尿酸,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針對腸道菌相的介入是否真的有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