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研究指出,歐盟地區每一萬人約有4.31人罹患IgA腎病,各國之間差異明顯。腎臟切片檢查率高、醫療品質好的國家,診斷出來的病例也比較多。2020年因COVID-19疫情,腎臟切片檢查一度減少,可能讓部分IgA腎病診斷延後,長期影響還不確定。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臟疾病,臨床表現多樣。本研究探討IgA腎病與感染的關聯,填補相關研究的空白。根據1997至2011年瑞典的腎臟活檢資料,研究發現IgA腎病患者的感染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及其兄弟姐妹,且抗生素使用率較高。Cox回歸分析顯示,感染風險增加兩倍,敗血症風險更是增加三倍以上。尿道感染及耳鼻喉等感染與IgA腎病關聯最明顯。研究強調需加強對IgA腎病患者感染風險的認識與預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IgA腎病(IgAN)在腎臟移植後的復發情況及其對移植物存活率和腎功能的影響。研究在博洛尼亞的Sant'Orsola醫院進行,納入110名2005至2021年間接受腎移植且確診為IgAN的患者。結果顯示,12.7%的患者出現復發,復發中位時間為59個月。復發風險因素包括從IgAN診斷到末期腎病的快速進展及年齡較輕。復發患者的蛋白尿和腎功能下降速度較快,10年移植物存活率也較低。研究指出,年輕時達到末期腎病的患者復發風險較高,且影響移植物結果。 PubMed DOI

IgA腎病(IgAN)在兒童和成人的表現及進展模式有所不同,這使得因年齡和國家腎活檢政策而直接比較發病率變得困難。近期研究著重於評估腎活檢時或隨訪一年後的個別風險,這對於避免輕度病例的過度治療及確保重症病例的及時治療尤為重要。這篇綜述強調了不同年齡段IgAN的相似與差異,並探討影響疾病進展的預後因素,旨在提供指導以改善治療決策。 PubMed DOI

IgA腎病的全球流行病學仍不夠清楚,主要數據來自活檢研究,可能因醫療資源和轉診差異而有偏差。少數研究擁有穩健的數據和明確的人群定義,顯示發病率在不同地區有顯著差異,尤其是歐亞大陸。雖然過去認為這病進展緩慢,但近期研究顯示腎衰竭的終生風險高。國際IgA腎病預測工具有助於識別高風險患者,改善早期識別和評估全球負擔需要高品質的區域數據和合作。 PubMed DOI

IgA腎病(IgAN)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預後不佳,因此及早識別有進展為末期腎病(ESKD)風險的病人非常重要。腎臟活檢是診斷的金標準,但目前的預後生物標記如蛋白尿和腎小球過濾率等,特異性不足,無法有效指導治療。針對IgAN的四重打擊假說,我們探索了其他潛在的生物標記,包括缺乏半乳糖的IgA1及其自體抗體、補體活化標記,以及新興的檢測方法如微小RNA和微生物組生物標記。 PubMed DOI

IgA腎病(IgAN)是全球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尤其在中國有顯著變異。本研究分析了中國不同地區的腎活檢數據,涵蓋143,176名患者,結果顯示39.73%被診斷為IgAN,男性患者比例(58.67%)高於女性(41.33%)。此外,IgAN在經濟發達地區更為普遍。2010年前的流行率為40.45%,而2010年後略降至37.97%。總體來看,IgAN仍是中國最常見的腎小球腎炎,且近年流行率顯著下降,特別是在發達地區。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1,399位IgA腎病變患者,發現平均全身性免疫發炎指數(TASII)較高者,臨床表現較嚴重、腎臟預後也較差。TASII能獨立預測腎臟不良結局,是評估IgAN患者風險和預測腎臟存活率的實用指標。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多元族群IgA腎病變研究發現,追蹤2.7年內,超過三分之一患者腎功能惡化、腎衰竭或死亡。蛋白尿≥0.5 g/g及腎功能較差會增加風險,年齡≥30歲則有保護效果。不同族群間風險差異不大。即使中度蛋白尿也需注意,顛覆過去只重視高蛋白尿的看法。 PubMed DOI

這項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發現,COVID-19疫情期間兒童感染後腎小球腎炎(PIGN)病例一開始減少,後來又增加,季節分布也變了。疫情期間確診的孩子年紀較小,症狀較輕,實驗室數據也有差異。整體來說,疫情改變了PIGN的流行情形和臨床表現。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大約一半IgA腎病變患者體內有針對SPTBN1和CBX3蛋白的IgA抗體,這些抗體在其他腎病很少見,專一性高,且多屬於O-醣基化異常的IgA1型。這些蛋白確實存在於腎小球系膜細胞表面,顯示自體抗體在IgAN中扮演直接角色,有助於未來診斷和治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