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團隊開發新技術,能在小鼠眼房追蹤單一胰島β細胞的鈣訊號。正常時,β細胞網絡(含領導者與樞紐細胞)至少可穩定一週。糖尿病模型下,細胞連結和樞紐細胞減少,但領導者細胞仍在。用GLP1R促效劑Exendin-4治療後,胰島功能和樞紐細胞數量迅速恢復,效果比體外更明顯。這證明incretins能快速改善β細胞網絡功能,新方法也能長期追蹤單一細胞。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不同GLP-1受體藥物對胰島β細胞激酶活性的影響,使用EndoC-βh1細胞短長期刺激GLP-1受體,結果顯示激酶反應取決於藥物和刺激時間。JNKs、PKCs、INSR和LKB1等激酶在GLP-1受體信號傳遞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2型糖尿病治療。 PubMed DOI

研究發現GLP-1受體激動劑Ex-4對胰臟中的β細胞功能有正面影響,能招募β細胞進入活躍狀態,增強其對葡萄糖的反應。Ex-4增加β細胞的連通性和活性,對已活躍的細胞影響較小。此外,Ex-4對去活化有雙相作用,有助於調節β細胞的活性水平。總結來說,Ex-4和葡萄糖一起提升β細胞的活化訊號,可能有助於調節血糖,並不會增加低血糖風險。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不同GLP-1受體藥物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有影響。變構激動劑效果更持久且不會耗盡胰島素,可能是安全治療選擇。藥物影響胰島素分泌受葡萄糖水平和先前暴露影響。研究有助了解不同狀態下胰島β細胞對糖尿病治療反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聚焦於GLP-1受體,這對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非常重要。研究人員利用配體接近標記技術,發現了在胰臟β細胞和神經細胞中GLP-1受體的新相互作用者,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他們找到了影響GLP-1受體信號傳遞及β細胞胰島素分泌的新調節因子,並為β細胞中的受體製作了時間解析的細胞膜相互作用圖。這項研究為了解G蛋白偶聯受體的細胞膜互動提供了新方法,增進了我們對其在不同細胞功能的理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GLP-1類似物liraglutide和胰高血糖素受體單克隆抗體(GCGR mAb)對1型糖尿病小鼠胰臟β細胞再生的影響。經過4週的治療,liraglutide雖然未能降低血糖或提高胰島素,但促進了β細胞質量的增長。GCGR mAb的效果更顯著,雖然聯合使用時β細胞面積未再增加,但卻降低了胰高血糖素水平,改善了β細胞與α細胞的比例。這些結果顯示出增強1型糖尿病β細胞再生的潛在治療策略,為未來臨床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結合PET/MRI技術來監測糖尿病研究中的β細胞質量與功能,目的是實現個性化治療。研究人員使用GLP-1R的PET示蹤劑量化β細胞質量,並透過Mn-CA評估其功能,無需預先標記細胞。他們在C3H小鼠中進行胰島移植,隨時間監測示蹤劑的累積,並用自動放射影像和質譜成像驗證結果。研究顯示,這種影像技術能有效追蹤移植胰島的情況,並發現Mn-CA在移植胰島中的比率高於原生胰臟,顯示PET/MRI在研究β細胞質量與功能的潛力。未來需進一步優化β細胞功能的生物讀出。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在改善葡萄糖和脂質代謝中的角色,特別是在葡萄糖不耐受和第二型糖尿病(T2D)患者中,並分析其與胰高血糖素及SGLT2抑制劑的相互作用。研究發現FGF21在胰臟中表達,且重組FGF21能增強胰島素分泌。動物實驗顯示,SGLT2抑制劑可降低餐後血糖,並提高胰高血糖素和FGF21水平,顯示代謝適應。總之,FGF21可能成為前期糖尿病和T2D的治療目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61名無已知2型糖尿病病史的個體在部分胰臟切除手術後的胰臟活檢,特別是完整的GLP-1。參與者根據葡萄糖耐受性分為正常、受損和新診斷糖尿病。結果顯示,雖然總GLP-1水平相似,但IGT和DM組的完整GLP-1顯著較高。完整GLP-1的增加與β細胞的葡萄糖敏感性和胰島素分泌呈負相關,顯示隨著葡萄糖不耐受的加重,胰島內的完整GLP-1會補償性增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分泌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胰高血糖素樣肽(GIP)對人類β細胞的影響,特別是在1型糖尿病的情境下。主要發現包括:GIP能增強β細胞在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島素分泌,但對細胞凋亡或功能損害無法提供保護。此外,GIP未顯著改變胰島的基因表達,但在促炎環境中,能調節某些炎症因子的分泌。總體來說,GIP在促進胰島素分泌方面有效,但缺乏細胞保護作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先進影像技術發現,不同刺激(像GK、GIPR、GLP-1R、GPR40)會以不同方式促使胰臟β細胞內胰島素顆粒成熟和重新分布。這些變化和特定訊號路徑有關,會影響顆粒結構和位置。這結果有助於了解糖尿病、肥胖藥物的作用,也提供新治療方向。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