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心臟衰竭越來越常見,帶來健康和經濟壓力。現在有像PREVENT這類新工具,能更早找出高風險族群,特別是有心血管、腎臟、代謝問題的人。新藥如SGLT2抑制劑也能幫助預防。未來應結合風險評估、生物標記和影像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訂出明確治療標準,讓預防更有效又公平。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心肌梗塞(MI)常引發心臟衰竭(HF),對患者的死亡率和醫療資源造成重大影響。心臟衰竭的四大治療支柱—β-阻滯劑、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中性肽酶抑制劑及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在射血分數降低的HF患者中已證實有效,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情境下的效果仍不明朗。本文旨在整合現有證據,探討預防急性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的藥物及裝置策略。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和糖尿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約40%的HF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這使得病情更嚴重,住院率也提高。HF與腎功能下降的關聯在糖尿病患者中尤為明顯,但HF患者中糖代謝異常的具體盛行率仍需進一步研究。糖尿病患者發展HF的風險超過兩倍,反之亦然。文章建議對HF患者進行常規的糖代謝異常篩檢,並探討針對超重或肥胖HF患者的糖尿病預防策略,以降低糖尿病發病率並促進早期治療。 PubMed DOI

心臟衰竭伴隨保留射出分數(HFpEF)是最常見的心臟衰竭類型,佔所有病例的50%,且在老年人中發生率上升。HFpEF是一種複雜的全身性疾病,受多種風險因素影響,影響心臟、肺部、肌肉和血管等多個系統。其病因和病理生物學的複雜性使得研究和治療變得困難,但近期的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顯示,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可能改善治療效果。本綜述旨在深入探討HFpEF的各方面,以提升對該病症的理解和改善患者的臨床結果。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隨著人口老化,發病率逐漸上升,醫療成本也隨之增加。美國心臟協會推出的 PREVENT 模型能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雖然有助於 HF 的預防,但在不同族群中的表現仍有待改善。新藥物如 SGLT2 抑制劑和 GLP1 受體激動劑的出現,讓精確預測 HF 風險變得更重要,以便有效運用這些昂貴的治療。本回顧將探討 HF 預防的最新進展,包括風險評估和新興治療策略。 PubMed DOI

急性心肌梗塞(AMI)後的心臟衰竭(HF)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但相關住院風險因素的資料仍然不足。本研究分析了2006年至2019年間的AMI患者數據,發現9.1%的患者在一年內因HF住院。高風險患者中,住院率更高,接近25%。心臟衰竭的發生率在這段期間幾乎翻倍,且HF住院與一年內死亡率增加三倍有關。這些結果顯示,針對AMI後的護理策略亟需改善,以應對HF的日益負擔。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抑制劑(SGLT2i)已顯著改變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對各階段患者均有益處,無論左心室射血分數如何。這篇綜述探討了 SGLT2i 在早期至晚期心臟衰竭中的應用,強調其在減少住院、改善腎功能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的效果。文中也分析了 SGLT2i 的作用機制及其對心腦健康的貢獻,但在整合進標準治療中仍面臨挑戰,如劑量及監測問題。總之,SGLT2i 是心臟衰竭管理中的關鍵治療選擇。 PubMed DOI

心臟衰竭治療雖有進步,但現有藥物效果有限。新藥、分子治療和AI應用帶來精準醫療新希望,再生醫學也有潛力修復心臟。不過,資料品質、法規、免疫排斥和高成本等問題,仍是未來必須克服的挑戰。 PubMed DOI

美國有數百萬人罹患射出分率保留型心衰竭(HFpEF),五年內存活率不到25%。過去幾乎沒有效治療,但近五年來,像SGLT2抑制劑、非類固醇型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等新藥,臨床試驗都顯示明顯效果,正逐步改變HFpEF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SGLT2抑制劑等新療法讓HFpEF變得可治療,正確診斷更重要。但HFpEF常被低估或漏診,尤其是肥胖或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因診斷困難。這篇綜述說明診斷挑戰,並提出5步驟協助醫師辨識不明呼吸困難的HFpEF,強調基層醫師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也討論提升社區轉診與診斷率的方法。 PubMed DOI

肥胖會增加心臟衰竭、冠心病和中風風險,減重有助降低這些風險。新藥如 semaglutide、tirzepatide 搭配健康生活型態,對合併肥胖的心衰竭患者有治療潛力。不過,肥胖定義、藥物安全性及作用機制仍待釐清。適當評估與治療肥胖,有助提升心衰竭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相關事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