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指出,年長、久坐又過重的人,在24小時斷食前先吃低碳水高脂肪的餐,比吃高碳水低脂肪的餐更快進入酮症(12小時內),胰島素較低,血糖也較穩定。對這族群來說,斷食前選低碳水餐點,可能有助血糖控制,提升斷食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在禁食期間,超重或肥胖成年人飲用低碳高脂奶昔會增加β-羥基丁酮水平,而高碳低脂奶昔則會提高葡萄糖水平。兩者在25小時時有不同影響,但到了38小時則無明顯差異。結果顯示,低碳高脂奶昔可能在代謝上有益。 PubMed DOI

研究發現5:2代餐飲食對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優於二甲双胍和empagliflozin,並有助於降低HbA1c水平和體重。這顯示5:2代餐飲食可能是有效管理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瘦型、代謝健康的絕經前女性,探討抑制酮症的效果。參與者在維持營養性酮症(NK)近四年後,經歷了抑制酮症(SuK)階段。結果顯示,抑制酮症會使胰島素、葡萄糖等指標上升,而β-羥丁酸和GLP-1則下降。不過,所有指標在SuK結束後都恢復到基線,顯示長期的營養性酮症不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並可能有助於減少高胰島素血症,顯示出代謝靈活性仍然存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不同飲食的宏量營養素如何影響食慾荷爾蒙及餐後能量攝取。二十位成年人參加了為期兩週的實驗,分別攝取低脂(LF)和低碳水化合物(LC)飲食。結果顯示,LC飲食後的食慾調節荷爾蒙如GLP-1、GIP和PYY水準較高,而飢餓素和瘦素則較低。儘管荷爾蒙變化,參與者在LC早餐後的午餐和晚餐攝取的卡路里卻更多,總能量攝取高於LF飲食。這顯示短期內,腸道荷爾蒙並不直接影響自由進食的食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CD)和低脂低熱量飲食(LED)對肥胖女性的胃飢餓素和食慾影響。55名參與者分為兩組,LCD組減重10.3%,LED組則為7.3%。主要發現包括:LCD組餐後胃飢餓素顯著降低,且感到更有飽足感;而LED組在空腹時感到更餓,但差異不顯著。整體來看,LCD在食慾調節上顯示出更好的效果,可能有助於更大的體重減輕。這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這類人群的潛在好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早餐中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組成如何影響健康男性體內前胰高血糖素衍生肽(PGDPs)的分泌。十名正常體重男性參加了隨機雙盲試驗,攝取高蛋白或高碳水化合物的早餐。結果顯示,雖然兩餐的血糖和胰島素反應相似,但蛋白質攝取顯著提高了前胰高血糖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而碳水化合物則使GIP上升。這些發現顯示不同的宏量營養素對PGDP的分泌有不同影響,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其在能量平衡中的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2024年齋戒月期間禁食對成人使用GLP-1激動劑(如semaglutide和tirzepatide)在身體活動和減重方面的影響。研究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費薩爾國王大學進行,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和國際身體活動問卷收集參與者的經驗。雖然參與者的平均BMI從35.246降至34.155,但變化不具統計意義,顯示僅靠禁食未能顯著影響BMI。然而,結合GLP-1激動劑與禁食期間的身體活動,對體重減輕有正面影響,可能有助於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餐前攝取乳清蛋白(WP)對食慾控制及餐後血糖(PPG)的影響,特別是其對GLP-1和胰島素的刺激效果。研究對象為26名2型糖尿病且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參與者,結果顯示攝取10克濃縮乳清蛋白可顯著降低PPG,並提升胰島素和GLP-1水平,且未出現不良事件。這顯示乳清蛋白在代謝調節方面具有潛力。 PubMed DOI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顯示,不同餐點對代謝和飢餓感的影響各異。研究發現,高升糖指數的餐點可能會增加飢餓感,導致後續攝取更多能量。然而,一項隨機試驗(NCT05804942)在健康成人中測試低、中、高升糖指數餐點時,主觀飢餓感並未如預期。雖然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符合預測,但低升糖指數餐點的能量攝取變化較小,且與體脂肪或代謝標記無關。這些結果對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的支持有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前期糖尿病患者中,將全脂優格取代無脂優格對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為期8週,13名參與者每日消耗3份全脂或無脂優格。雖然主要指標的血糖濃度沒有顯著差異,但全脂優格與較低的血果糖胺水平相關,顯示血糖控制有所改善。此外,參與者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促進多肽水準也有所增加。這些結果顯示全脂優格可能對前期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有正面影響,需進一步研究。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NCT03577119)。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