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美國研究發現,適量攝取富含活性微生物的食物(像發酵食品),和慢性腎臟病風險較低有關,特別對某些族群效果更明顯。不過,攝取量太少或太多都不理想,適中偏高最好。多吃這類食物有助腸道健康,也可能預防腎臟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益生菌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健康影響。研究分析了3,646名CKD患者的數據,發現攝取較多活微生物的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減少37%。結果顯示,增加活微生物的攝取可能有助於降低CKD患者的死亡風險,建議在這群人中納入活微生物的飲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飲食中活微生物對慢性腎臟病(CKD)成人死亡率的影響,分析了1999至2018年間8,725名CKD參與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存活者的活微生物攝取量高於非存活者。每增加100克高活微生物食物,所有原因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顯著降低。最高攝取組的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0%和26%。研究建議增加活微生物攝取可能有助於改善CKD成人的生存率。 PubMed DOI

腸道失調,指的是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已被認為是慢性腎病(CKD)進展的因素之一。這種失調影響腸腎軸,可能引發全身性炎症及尿毒素生成,進一步損害腎臟。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群有顯著影響,因此健康的飲食模式對CK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未來研究應考慮其他微生物的角色,以便更全面理解腸腎軸,並發展個性化的治療策略。本文探討了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對腎臟健康的影響,並指出了CKD的研究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高多樣性植物性飲食(HDPD)與低多樣性植物性飲食(LDPD)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25名澳洲3-4期CKD患者參與,兩種飲食各持續6週,並有4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HDPD能顯著減少尿毒素,特別是對腎功能較差的患者。HDPD還改善飲食質量,減少腎酸負荷,並對腸道微生物組成有正面影響。整體而言,每週攝取30種以上的植物性食物對中度CKD患者是安全且具潛在療效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或優格,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較低。這個關聯在考慮年齡、性別、腎功能等因素後依然成立。不過,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這些結果。 PubMed DOI

腸道菌對慢性腎臟病(CKD)很重要,調整腸道菌有機會幫助管理CKD,尤其是小朋友。方法包括多吃纖維、發酵食品、益生菌、合生元、口服吸附劑和糞便移植,還有多運動、預防便祕。這些做法可能改善腸道、減少毒素和發炎。不過,兒童CKD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和腸道菌相變化有關,多酚等天然成分有助減緩發炎、氧化壓力並調整腸道菌相,可能延緩腎病進展。未來建議用個人化和多重組學方法,優化多酚相關治療。 PubMed DOI

低收入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品質越好,血清甲基丙二酸(MMA)偏高的機率就越低,最高與最低飲食品質族群差了57.8%。MMA偏高代表代謝異常和腎功能變差。不過,喝酒會減弱這個好處。提升飲食品質,對低收入CKD患者特別有幫助,有助於降低相關風險。 PubMed DOI

這項長期研究發現,腸道菌相越多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越低,尤其是Lachnospiraceae這類細菌和較好的腎功能有關。結果顯示,維持腸道健康有助於預防腎臟疾病,腸道和腎臟健康息息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美國NHANES資料,比較四種飲食指數預測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的能力。結果發現,DASH飲食分數越高,CKD風險越低;飲食發炎指數(DII)越高,CKD風險越高,且DII也和CKD嚴重度有關。這些飲食指數能補足年齡和共病的預測力,建議多吃DASH型或抗發炎飲食,有助於降低CKD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