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在新德里進行的研究發現,大多數腎小管性酸中毒(RTA)患者都有基因異常,尤其是遠端型RTA和Fanconi症候群。遠端型RTA常見SLC4A1和ATP6V1B1基因突變,且和發病年齡、聽力損失有關。雖然多數患者有生長遲緩和代謝控制不佳,但短期內很少進展到嚴重腎衰竭。這顯示南亞地區RTA的基因和臨床表現多樣。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經典型I型腎小管酸中毒(RTA)是一種疾病,導致患者難以排出酸性物質,可能引起慢性代謝性酸中毒、生長受阻、骨骼問題和腎結石。用鹼療法治療酸中毒可預防這些問題,保持血漿碳酸氫鹽水平正常至關重要。最好在童年早期開始治療,並持續終身以預防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22名印度WDR72相關遠端腎小管酸中毒(WDR72-dRTA)兒童的臨床特徵與基因變異。患者中位診斷年齡為5.3歲,主要症狀包括多尿(77.3%)、生長不良(72.7%)及佝僂病(40.9%),且95.5%有牙釉質發育不全。基因分析顯示81.8%有雙等位基因無義變異。隨訪1.3年後,雖然身高增長有所改善,但13.6%患者進展為慢性腎病第二期。研究建議對有牙釉質發育不全及dRTA的兒童考慮WDR72-dRTA,並強調基因變異的普遍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LC34A1和SLC34A3基因變異對腎臟磷酸鹽流失的影響,可能引發低磷血症及高鈣尿症等問題,進而導致腎結石和腎鈣化。研究在2010至2023年間於格勒諾布爾大學醫院進行,涵蓋11名患者,發現90%有高鈣尿症,45%有高鈣三醇血症。管理策略包括超水合和飲食調整,效果良好,部分患者腎功能正常。研究強調需針對個別患者制定管理計畫,並指出氟康唑等藥物的潛力,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遺傳性腎小管病患者的長期腎臟預後,分析了2001至2019年間1031名成人的腎衰竭發生率。結果顯示,885名有數據的患者中,有116名出現腎衰竭,最常見的病症為Dent病和遠端腎小管酸中毒。研究指出,某些情況如家族性低鎂血症合併高鈣尿症對腎臟預後影響顯著,而Gitelman症候群則較佳。整體而言,13%的患者在診斷時已有腎衰竭,顯示預後差異大,強調基因檢測在早期診斷及家庭管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ATP6V1B1基因中的異質合子變異,特別是影響Arg394的變異,如何導致顯性遠端腎小管酸中毒(dRTA)及聽力損失。研究分析了20名患者,大多數攜帶c.1181G>A (p.Arg394Gln),一名患者則為c.1180C>G (p.Arg394Gly)。這些變異在家庭中與疾病共分離,部分為新發變異。未發現第二個致病變異,顯示顯性遺傳機制。結構模型顯示Arg394在核苷酸結合中關鍵,支持顯性負效應。研究認為這些變異具致病性,並揭示新的遺傳模式,對診斷和管理患者具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印度18歲以下兒童的難治性佝僂病進行調查,招募72名患者,首次就診時中位年齡為2歲。常見症狀包括生長不良、多尿和骨折等。主要病因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遺傳性低磷佝僂病等。透過基因測序,71名兒童中發現61個基因變異,77.5%診斷率,顯著基因包括SLC4A1等。部分患者在隨訪中進展為慢性腎病,特別是囊性纖維化和dRTA患者。 PubMed DOI

腎小管酸中毒(RTA)是一種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酸類的疾病,會引發非陰離子間隙代謝性酸中毒。這是因為腎小管在調節酸鹼平衡時出現問題,影響碳酸氫根的重吸收及酸類的緩衝過程。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健康問題。診斷RTA相對複雜,醫療人員會透過血液和尿液檢測來評估腎臟的酸類處理能力,進而了解酸鹼失衡的情況。 PubMed DOI

這份報告探討了一個罕見的自體隱性近端腎小管酸中毒(AR-pRTA)病例,並且伴隨眼部異常,與SLC4A4基因突變有關。這個案例中,一位七歲女孩同時出現外分泌胰腺功能不全,這在AR-pRTA中並不常見。研究顯示,SLC4A4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腎臟以外的併發症,特別是影響胰臟功能。作者建議對診斷為AR-pRTA的兒童進行胰腺功能的篩檢,以提供更全面的照護。 PubMed DOI

腎小管性酸中毒(RTA)在懷孕時可能會惡化,造成嚴重酸中毒,需要住院和靜脈治療。不過,大部分媽媽生下的寶寶都很健康,只有少數會有短暫併發症。孕期要密切追蹤和治療,尤其是症狀明顯或治療不佳的個案。整體來說,胎兒預後良好。 PubMed DOI

腎小管發育不全通常跟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基因突變有關,但有些找不到原因。最新研究發現,粒線體基因RMND1的罕見突變也會造成類似疾病,且腎素表現量偏低。建議針對不明原因的嚴重胎兒腎臟疾病,也要檢查RMND1基因,顯示粒線體功能異常和腎素產生有關聯。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