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把溶解度差的糖尿病藥物Canagliflozin製成奈米脂質載體(NLCs),成功提升藥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經最佳化後,NLCs顆粒小、穩定、包覆率高,藥物釋放和腸道吸收都明顯增加,動物實驗中生體可用率提升了3.81倍,未來有望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專注於開發含Dapagliflozin(Dapa)的雙層囊泡,以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者利用薄膜水合技術製備囊泡,並透過Box-Behnken設計優化關鍵變數,提升Dapa的口服療效。最佳配方顆粒大小為155.36 nm,包埋效率達86.37%。體內實驗顯示,優化後的雙層囊泡釋放率達75.31%,顯著高於藥物溶液的30.46%。此外,其生物利用度和抗糖尿病活性也明顯優於Dapa溶液,顯示出其作為給藥系統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大鼠口服給藥後,exenatide(Ex)這種GLP-1類似物的吸收情況,使用自納米乳化藥物傳遞系統(SNEDDS)。研究發現,含有較高MGDG和Kolliphor® RH40的SNEDDS能顯著減小液滴大小,並減少脂解作用,還能更好地保護exenatide免受蛋白水解影響。此外,這些配方在大鼠口服灌胃後,exenatide的吸收增加了1.8倍。整體而言,研究確認了體外方法能有效區分不同吸收水平的exenatide配方。 PubMed DOI

糖尿病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預計到2030年將有6.43億人受影響。Semaglutide是一種GLP-1類似物,能提升胰島素分泌並降低低血糖風險。為了改善其口服效果,研究人員開發了氫氯酸幾丁聚醣包覆的尼奧索體,這些尼奧索體能有效穿透腸道細胞,增強藥物吸收,並在腸道中停留超過4小時,持續調節血糖。實驗顯示,這種方法在小鼠中能顯著降低血糖和體重,且無毒性,為semaglutide的應用提供了新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利用香豆酸修飾的奈米粒子(SEM@CNP)來提升semaglutid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雖然SEM@CNP能改善吸收,但仍面臨溶酶體降解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中加入了兩種溶酶體逃逸劑(INF-7和氯喹)。在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SEM@CNP與CQ的組合使藥物生物利用度提升至20.63%,而單獨使用則為11.90%。研究顯示,LEAs改變了奈米粒子的外排方向,並且CQ的效果優於INF-7,提供了開發口服肽類藥物的新方向。 PubMed DOI

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口服奈米藥物遞送系統,利用羥乙基澱粉奈米膠囊,表面修飾丁酸鹽和十八胺,提升細胞吸收和穿越腸道的能力,減少藥物流失。再用亞麻油酸處理腸道細胞,讓細胞膜更流動、運輸蛋白增加,降低奈米膠囊進入細胞所需能量。這方法大幅提升糖尿病藥物exenatide在大鼠體內的口服吸收率和療效,展現提升口服奈米藥物的新潛力。 PubMed DOI

研究團隊開發出結合semaglutide和新型statin-lipid共軛物的奈米粒子,在動物實驗中,比傳統治療更有效減重並改善脂肪肝。這種新配方吸收率高、作用時間長,未來有望成為治療肥胖和脂肪肝更有效且更方便的選擇。 PubMed DOI

研究團隊開發出固體脂質奈米粒子(SLN),能提升糖尿病藥物 exenatide 的口服吸收率。利用 DOTAP 增加藥物包覆,DSPE-PEG₂kDa 則提升穩定性和穿透黏液能力。未加 PEG 的 SLN 可讓 exenatide 穿越細胞層效率提升兩倍,10% PEG 化則更能促進其通過黏液層,但 PEG 過多(30%)效果不再提升,這有助解決 exenatide 口服吸收困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開發出一種舌下水凝膠,能包覆GLP-1奈米脂質體,提升GLP-1在體內的吸收與穩定性。動物實驗顯示,這種新劑型比傳統水凝膠效果更好,有望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方式,讓病人更願意用藥,但還需更多動物實驗驗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統計設計法,開發出速效型empagliflozin口腔黏膜薄膜,材料有HPMC E-5、PVP K-30、PEG 400和Tween 80,並加入empagliflozin-β-環糊精複合物。薄膜製作簡單,藥物能在10分鐘內釋放九成,機械強度也不錯,可快速經口腔吸收,提升生體可用率並避開首渡效應。 PubMed DOI

研究團隊開發出胺基修飾的中孔徑矽膠奈米粒子,能高效包覆liraglutide並持續釋放,24小時內釋放率超過九成。細胞和血液測試證實其安全性,動物實驗也顯示降血糖效果優於傳統注射劑。這項技術有望成為糖尿病口服治療的新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