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以下是針對血液透析病患管理心律不整的10個建議,重點在預防與多學科合作: 1. **定期檢查電解質**:監測鉀、鈣、鎂水平,及時調整以防心律不整。 2. **優化透析計畫**:根據病患狀況調整透析時間與頻率,減少液體過載。 3. **管理液體狀態**:注意液體過載跡象,調整超濾速率,達到乾燥體重。 4. **檢討用藥**:定期檢查可能影響心律的藥物,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5. **病患教育**:強調飲食限制,特別是鉀與液體攝取。 6. **多學科合作**:與腎臟科、心臟科、營養師等合作,制定全面照護計畫。 7. **心臟監測**:對高風險病患進行持續心臟監測,及早發現問題。 8. **處理合併症**:積極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併症。 9. **心理社會支持**:提供心理健康資源,減少壓力與焦慮。 10. **緊急應變準備**:確保工作人員接受心律不整的應對訓練。 這些建議有助於改善病患預後,降低心臟死亡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涵蓋968名來自芬蘭的患者,隨訪時間從2004到2017年。結果顯示,中心血液透析(IC-HD)和持續性自主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MACE發生率相似,且高於自動腹膜透析(APD)和居家血液透析。調整後,居家透析與IC-HD的MACE風險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女性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的MACE風險較低,但男性則相反。整體而言,2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經歷MACE,顯示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尤其是性別差異。 PubMed DOI

高鉀血症是指血清鉀濃度超過5.0 mEq/L,可能導致心臟毒性和肌肉無力,特別在慢性腎病、糖尿病和心臟衰竭患者中更為嚴重。這種情況常因藥物如ACE抑制劑和保鉀利尿劑而加劇。管理高鉀血症需平衡心血管和腎臟治療的效果與鉀水平的風險,急診時重點在穩定細胞膜和促進鉀進入細胞。慢性管理則需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包括新型鉀結合劑,這些藥物在CKD和HF患者中顯示出良好效果。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複雜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住院病人中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這篇綜述提出了10個實用策略來管理和預防醫源性AKI,主要建議包括: 1. **識別高風險患者**:利用數據和生物標記篩選。 2. **認識診斷限制**:了解現有診斷標準的不足。 3. **實施新生物標記**:檢測亞臨床AKI。 4. **預防措施**:改善血流動力學,減少腎毒性藥物。 5. **管理重度AKI**:提供腎臟替代療法指導。 6. **呋塞米壓力測試**:識別需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 7. **監測長期結果**:注意AKI後的腎功能變化。 遵循這些策略可減少醫源性AKI的發生,改善病人健康。 PubMed DOI

心臟驟停對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來說是一大隱憂,尤其在門診透析單位。調查顯示,雖然幾乎所有護理技術人員(PCTs)都接受過基本生命支持(BLS)訓練,且對自己的技能有信心,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對團隊復甦能力感到有把握。80%的參與者曾目睹心臟驟停,主要障礙在於識別延遲及病人安全的顧慮。研究建議需加強團隊訓練,解決透析環境中的挑戰。 PubMed DOI

高血壓在接受透析的晚期慢性腎病(CKD)和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相當普遍,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管理這些患者的高血壓挑戰重重,尤其是抗藥性高血壓的情況。近期的KDIGO指引調整了血壓目標,旨在降低心血管風險。一線治療包括利尿劑、ACE抑制劑和ARBs,還有新藥如SGLT2抑制劑等顯示出希望。生活方式改變和透析患者的超濾體積控制也很重要,強調個性化治療策略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在透析過程中,心臟驟停對末期腎病患者是一大風險,因此緊急設備的準備非常重要。本研究評估了緊急設備的可用性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韓國患者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分析了34,95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擁有緊急設備的患者血清鈣、磷及血壓較低,但Kt/V值較高。調整各種因素後,擁有緊急設備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13%。這顯示良好的緊急設備準備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結果。 PubMed DOI

每週做兩次血液透析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猝死性心臟死亡(SCD)最常發生在透析間隔較長(3天)後的透析結束12小時內,以及短間隔後下次透析前的12小時內。SCD佔總死亡人數近29%,顯示特定透析時段風險特別高。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在監獄裡很常見,但因為後勤、溝通和就醫不便,照護很有挑戰。虛擬諮詢和衛教資源有限,照護轉銜也常出問題。洗腎、腎臟移植和安寧照護取得不易。腎臟科醫師可加強風險管理、溝通和系統化照護,並與團隊分享實用建議和衛教,幫助改善收容人健康。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和心臟衰竭常常互相影響,治療上很複雜,需要個人化調整。雖然有些藥物有效,但晚期腎臟病時使用會受限。隨著精準醫療、AI和遠距監測進步,能更早發現問題並提供更適合的照護。跨科團隊合作和持續研究,對提升治療成效很重要。 PubMed DOI

Calciphylaxis 是末期腎臟病常見的致命皮膚壞死疾病,發生率逐漸上升,成因未明,無標準治療。診斷多靠臨床判斷,治療需多科合作,重點在矯正代謝、停用高風險藥物、優化透析及考慮硫代硫酸鈉。新療法持續研發中,本文也整理10點臨床建議,協助醫師提升照護品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