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見的併發症,與腎功能下降、紅血球生成素缺乏及鐵代謝異常有關。研究顯示,122名非透析依賴型CKD患者的血紅蛋白(Hb)水平低於133名健康對照者,且Hb水平與腎小管過濾率(eGFR)呈正相關。CKD患者的紅血球死亡率是健康者的1.4倍,且與eGFR階段有關。多元回歸分析指出,eGFR是紅血球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顯示紅血球死亡增加可能加重腎性貧血。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α-Klotho水平與透析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在中位隨訪8年中,75名非糖尿病CKD 3b-4期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為20%,心血管死亡率為12%。已故患者的α-Klotho水平顯著低於存活者。多變量分析顯示,α-Klotho水平、主動脈鈣化和左心室質量指數是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研究結論指出,α-Klotho水平與CKD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可能成為早期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臟缺氧和缺血在慢性腎病(CKD)進展中的影響,使用非侵入性影像技術BOLD-MRI和ASL-MRI。研究對象包括42名CKD患者和10名健康志願者。主要發現顯示,CKD患者的腎皮質和腎髓質氧合及血流明顯低於健康組,且隨著病情惡化而下降。腎臟的氧合和血流與血清肌酸酐等指標呈正相關,與eGFR則呈負相關。研究結論認為,這些影像技術能有效評估腎臟狀況,特別是在CKD早期階段。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不同輸血策略對心肌梗塞合併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CKD的不同階段與輸血策略之間沒有顯著互動。對於eGFR低於30的非透析患者,限制型輸血策略的死亡或再次心肌梗塞風險較高。對於eGFR在30到60之間的患者,兩種策略風險相似,而透析患者的風險差異也不大。總體來看,寬鬆型輸血策略在非透析依賴的重度CKD患者中可能更安全。 PubMed DOI

最近研究指出,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在抑制紅血球生成素(EPO)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影響紅血球生成。無論是內源性EPO還是施用的EPO,都能刺激FGF23的產生,但FGF23與ESA治療及抗藥性之間的關係仍不明朗。在一項針對654名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中,發現使用ESA的患者FGF23水平較高,且較高的ESA劑量與FGF23增加有關。這些結果顯示FGF23、EPO及貧血之間的相互作用相當複雜,需進一步研究以釐清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不同腎小管過濾率(eGFR)閾值對慢性腎病(CKD)流行率和預後的影響,隨訪長達15年。研究分析了4,952名參與者,發現年齡分層定義會重新分類部分參與者,但並未影響不良結果。Cox回歸分析顯示,CKD組的預後明顯較非CKD組差,無論使用哪種定義,標準定義的風險比最高。總結來說,年齡或i-BSA分類CKD的預測能力不如標準定義。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和慢性腎臟病(CKD)常同時出現,形成心腎綜合症(CRS),可能引發貧血,進一步惡化病情,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管理CRS中的貧血具挑戰性,因為缺乏統一指導,且受多種因素影響。雖然SGLT2抑制劑和靜脈注射鐵劑有助於改善病情,但促紅血球生成劑的效果尚不明確。治療應針對HF、CKD及貧血,建議糾正缺鐵並考慮使用促紅血球生成劑。需要更多研究來優化貧血管理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接受血液透析的兒童如果有發炎(CRP高)或透析不夠充分(KT/V低),比較容易對紅血球生成素(EPO)產生抗性。年紀較大、EPO劑量高也有關。只要透析做得夠,血紅素和血小板數也會比較好,有助於降低EPO抗性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對需要血液透析且有貧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使用erythropoietin治療,發生重大心血管和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roxadustat低,兩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則差不多。erythropoietin在心血管安全性上可能較佳。 PubMed DOI

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用cystatin C和creatinine估算的腎功能差異(eGFRdiff)和死亡、心衰竭風險有關,但這不是因為肌肉量、肥胖或發炎等因素造成。這些因素只解釋了eGFRdiff很小一部分變異,代表還有其他未知原因。即使調整這些影響後,eGFRdiff和不良結果的關聯還是存在。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因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人數幾乎翻倍,雖然盛行率和致殘率略降,但女性和開發中國家影響更大,國際間差距還在擴大。第1型糖尿病合併CKD患者負擔更重。整體來說,CKD相關貧血問題持續惡化且分布不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