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不同血壓類別對腎臟移植受者的影響,分析了來自209個中心的62,556名患者資料。結果顯示,77%的受者在移植後一年內出現高血壓。雖然正常血壓和輕度升高的血壓結果相似,但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高血壓與移植物失敗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第二階段的患者死亡率顯著上升。即使在第二年恢復正常血壓,第二階段高血壓患者仍面臨較高的移植物失敗風險。這強調了移植後早期管理高血壓的重要性,以提升長期存活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移植後血壓不受控制是常見的問題,並與健康問題有關。這項在中東進行的研究觀察了一年內的腎移植接受者。大多數人發展出移植後高血壓,其中一些人未達到血壓目標。年齡和糖尿病等因素與血壓不受控制有關。12個月時的肌酸酐水平與血壓不受控制有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患有慢性腎臟疾病4-5期的高血壓患者,若收縮壓<120mmHg,與腎臟替代治療(KRT)和死亡率無明顯關聯。但未受控組有增加死亡風險的趨勢。受控組中,年長患者患有較低的KRT風險。需進一步臨床試驗確認收縮壓目標對患者的影響。 PubMed DOI

研究追蹤2004名腎移植接受者35年,發現未受控制的高血壓與存活率下降有關,即使使用藥物或控制鈉攝入量也未見改善。遵循指南和減少鈉攝入量並不一定帶來更好結果,未受控制的血壓是降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 PubMed DOI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腎移植接受者的高血壓控制情況,並比較不同的血壓測量方法。結果顯示,未受控制的高血壓很常見,尤其在夜間。在家血壓監測與白天動態血壓監測的一致性最高。這項研究建議在臨床實踐中對這個族群使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是重要的,並且有必要進行更多關於腎移植接受者高血壓治療的研究。 PubMed DOI

腎移植手術和治療進步提高了短期存活率。研究顯示,1995-2014年澳紐腎移植數據改善了長期結果,5年和10年的移植失敗率下降,中長期存活率提高。排斥反應、血管原因、死亡和腎小球疾病導致的失敗也減少。 PubMed DOI

慢性低血壓影響約5-10%的透析病人,雖然在腎臟移植後可能會逆轉,但對移植結果的影響仍不明確。一項研究比較了66名有慢性低血壓的透析病人與66名無低血壓的對照組,結果顯示低血壓病人的主要非功能率較高(18.2%對6.1%),且移植後腎功能較差(eGFR為35對48 mL/min/1.73 m²)。慢性低血壓被視為移植物失敗的獨立預測因子。雖然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和抗凝劑未顯著降低血栓形成率,但識別和管理這類病人對改善移植結果仍然很重要。 PubMed DOI

收縮壓介入試驗(SPRINT)研究了強化與標準收縮壓降低對腎衰竭的長期影響。研究對象為50歲以上、高血壓且心血管風險高的患者,排除了糖尿病、腦中風病史等。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目標血壓分別為<120 mm Hg(強化治療)和<140 mm Hg(標準治療)。共9,279名參與者隨訪8.6年,發現101例腎衰竭,強化治療並未顯著增加腎衰竭風險,顯示強化降壓對這群人長期腎衰竭風險無不利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使用無種族偏見的CKD-EPI方程計算的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心臟移植受者的死亡率及腎臟替代療法(KRT)需求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黑人與白人患者的比較。研究分析了25,900名成人的數據,發現黑人患者在各eGFR類別中死亡率高於白人,尤其在低eGFR時更明顯。然而,隨訪期間兩族群對KRT的需求並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eGFR惡化與心臟移植後的死亡率及KRT需求增加有關,但在重度腎功能不全時,種族差異不明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即釋型他克莫司(Tac IR)與延釋型他克莫司(Tac ER)對腎臟移植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高血壓是他克莫司的常見副作用,研究分析654名腎臟移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Tac IR組的平均年齡較高,且使用Tac ER的黑人患者比例較高,但兩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並無顯著差異。總結來說,Tac ER與Tac IR在慢性血壓控制上效果相似。 PubMed DOI

腎臟移植受者(KTR)的血壓管理仍缺乏充分證據,準確測量血壓至關重要,24小時動態監測被視為最佳診斷方法。不同移植後階段的血壓目標尚未明確,但可能高於非移植患者。建議即時移植後的收縮壓目標低於160 mmHg,對於小兒腎臟的成人KTR,目標為115-135/65-85 mmHg;早期和晚期階段則建議130/80 mmHg。鈣通道阻滯劑與移植物結果較佳相關。對於抗藥性高血壓,缺乏新療法,需進一步研究以尋找新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