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的臨床結果仍面臨挑戰,死亡率偏高。除了標準治療,創新的輔助療法如免疫調節也在探索中,旨在恢復免疫系統平衡。最近的進展促成了血液淨化療法的發展,透過體外循環系統和過濾器,有效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了解這些方法的運作對提高病人存活率至關重要,並遵循「首先,不造成傷害」的原則。本文將概述血液吸附技術的研究成果,並指出未來的探索方向。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在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中,在心肺轉流迴路中使用血液淨化濾芯,以減少發炎和併發症。他們發現加入濾芯可降低發炎標誌物的水平,減少術後急性腎損傷和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率,相較於對照組。這項研究暗示,使用血液淨化濾芯可能有助於減少這些手術的併發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手術期間的血液淨化可減少出血、輸血次數,降低併發症,不增加血栓風險。460名患者研究顯示,使用血液淨化有助於管理接受抗凝血治療並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的出血情況。 PubMed DOI

吸附療法已有50年歷史,最新技術使得更適合治療各種疾病。已用於中毒、敗血症、肝腎衰竭等。臨床證據支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初步研究顯示潛在好處。然而,仍有挑戰和限制,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血液淨化對重症COVID-19患者消除炎症介質的影響。研究發現,接受血液淨化和未接受血液淨化的組別之間的D-二聚體和降鈣素原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血液淨化與D-二聚體水平顯著下降相關,但在其他炎症標誌物或嚴重程度評分方面並未顯示顯著變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使用HA-330血液吸附技術的效果。隨機試驗中,28名患者接受血液吸附治療的死亡率顯著低於對照組(28.57%對比78.57%),p值為0.021。雖然在機械通氣天數和器官衰竭評分等方面兩組相似,但結果顯示早期使用血液吸附技術可能有助於改善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者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研究以確認這些發現。 PubMed DOI

HA330/HA380濾芯的血液灌流在過去十年中取得顯著進展,已成為重症監護中治療危急和超炎症狀態的常見方法。許多臨床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質和代謝毒素,緩解全身性炎症反應綜合症及器官功能障礙。不過,針對HA330/HA380在重症監護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缺乏系統性評估。本文將綜合評述HA330/HA380的應用,並探討其在敗血症、重症COVID-19等病症中的臨床證據及藥物清除的安全性問題。 PubMed DOI

敗血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嚴重反應,導致重症病人高病率和死亡率。雖然抗微生物治療有所進步,但情況仍然不樂觀。新興的血液淨化療法如選擇性細胞療法裝置(SCD)、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濾芯(PMX-HP)和Seraph 100過濾器,顯示出輔助治療的潛力。這些療法可能改善敗血症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存活率,但目前仍缺乏確鑿證據,正在進行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其效果及最佳使用方式。 PubMed DOI

體外血液淨化(EBP)一直是敗血症的輔助治療,尤其在多脏器衰竭時。最近出現的目標快速內毒素吸附(TREA)方法,專門針對內毒素性敗血性休克,能有效去除血液中的內毒素。傳統EBP療法效果有限,因為敗血症患者的免疫反應差異。TREA技術使用專門設備,如Alteco LPS吸附器和Toraymyxin 20-R,能更有效地去除內毒素,對於內毒素水平高的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PubMed DOI

吸附技術在血液透析的純化方法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能有效去除難以針對的尿毒症毒素。這篇綜述聚焦於聚酯聚合物合金(PEPA®)膜及內源性再注入的透析過程。PEPA®膜是一種創新的三層透析膜,具備吸附特性且與血液相容。 在內源性再注入過程中,血液先被過濾以分離血漿水,再透過吸附劑筒純化,最後將清潔的血漿水重新注入血液中。這種雙重方法能有效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毒素,減少發炎和促紅素抵抗。不過,吸附過程的非選擇性可能導致必需營養素和藥物的損失,需進一步研究其對病人結果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液吸附裝置對重症監護病房病人血漿中藥物濃度的影響,特別是在全身性超炎症和敗血症的情況下。研究發現,這些裝置能顯著降低藥物濃度,可能使其低於治療範圍。使用人類全血的體外模型,評估了apixaban、argatroban和metformin等藥物的去除率,結果顯示大多數藥物在前30-60分鐘內去除率高達75-100%。但valproate和metformin的去除率較低,強調需進一步體內研究以調整劑量,確保病人安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