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本研究探討兩種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捕集室的設計對血液流量保留的影響。頂部進料捕集室與側面進料捕集室的流量特性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側面進料捕集室在各時間點的血液滯留量顯著低於頂部進料捕集室,且流動特性更佳。這表明側面進料設計能有效減少血液滯留與湍流,對於改善CRRT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中低收入國家接受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兒童臨床特徵及結果。研究涵蓋102名年齡1個月到18歲的兒童,61.8%為男孩,媒介年齡4歲。許多患者營養不良,51%體重低於15公斤,入院時病情嚴重,94.1%需機械通氣。最常見診斷為敗血性休克,CKRT主要因液體過載及代謝缺陷啟動。死亡率高達75%,顯示出管理挑戰,強調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這群脆弱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數百萬腎衰竭患者依賴靜脈導管(CVC)進行血液透析,但約20%的CVC因功能不良而需移除。主要原因是血栓和纖維鞘形成,某些因素如女性、左側放置及過去功能不良會增加風險。雖然每週使用溶栓鎖可改善血流,但在低感染環境中其成本效益存疑。濃縮肝素鎖雖可減少溶栓需求,但出血風險較高。4%檸檬酸可能是更安全且便宜的替代品。實施全面的CVC護理策略可降低功能不良率33%。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高風險患者,以制定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PubMed DOI

本研究比較經右側外頸靜脈(EJV)與右側臂頭靜脈(BCV)置入導管的通暢率,針對隧道式帶袖導管(TCC)喪失的病人進行分析。回顧30名病人,EJV組11人,BCV組19人。結果顯示,兩組均無氣胸或嚴重動脈損傷等併發症。一年通暢率EJV為54.55%,BCV為36.84%;兩年分別為27.27%和21.05%。但這些差異在統計上不顯著(p值均大於0.5)。研究結論是這兩種進入途徑在替換透析導管時皆安全有效,通暢率無顯著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越南資源有限的重症監護病房中,對急性腎損傷病人使用區域檸檬酸抗凝劑與肝素在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效果。結果顯示,檸檬酸組的過濾器使用壽命較長(56小時對31小時),且提前凝血的比例較低(4.8%對27.2%)。雖然檸檬酸組的出血率稍低(6.4%對12.9%),但低鎂血症較常見(58.7%對23.1%)。兩組在腎功能恢復或住院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檸檬酸抗凝在維持過濾器通暢上有效且安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減少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長期隧道式帶袖透析導管(L-TDCs)在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的使用情況,並與動靜脈瘻管(AVFs)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L-TDC的平均使用時間為40.6個月,透析效率相似,但L-TDC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顯著較高,顯示出炎症風險。此外,L-TDC患者的血流速率較低,靜脈及動脈壓均較高。研究強調需關注長期使用導管患者的炎症問題,並制定相應的監測策略。 PubMed DOI

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病況,會引發無法控制的炎症反應,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和高死亡率。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對於管理敗血性休克患者的液體過載和免疫反應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了2016至2021年間61名ICU患者的液體平衡變化,發現適當的液體管理可將90天死亡率風險降低50%。CRRT雖然縮短住院時間,但因機械通氣需求,間接延長住院天數。維持最佳液體平衡對降低死亡率和併發症至關重要,建議未來進行多中心研究以確認結果。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初步研究發現,住院病人用全自動整合型血液透析機、透析液流速300 ml/min時,只有約一半療程達到最低透析充分性標準(Kt/V ≥ 1.2),符合URR標準的更少。較低流速可能影響療效,雖然延長治療時間可改善,但會增加資源消耗。未來需更大規模研究確認結果。 PubMed DOI

體液過多是末期腎臟病患者常見且危險,容易引發肺水腫等併發症。這篇研究介紹 MorWAK 可攜式穿戴型人工腎臟,能每天偵測並用超濾方式處理體液過多。裝置採用手術用吸引風箱作為幫浦,並透過數學模型分析其運作,最後用牛血進行效能測試。 PubMed DOI

這篇回溯性研究發現,使用等張性枸櫞酸溶液和較低劑量時,CKRT過濾器較容易提早凝血;而高張性枸櫞酸則能延長過濾器壽命。研究建議枸櫞酸的種類和劑量會影響過濾器壽命,但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來證實。 PubMed DOI

對急性心衰竭需洗腎的病人來說,腎靜脈血流型態如果有改善,通常比較有機會順利停用洗腎;反之,若指標惡化,則較難停用。右心功能較好也有幫助。持續追蹤腎靜脈血流變化,有助於評估腎臟恢復和洗腎管理。不過,這些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