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小兒患者的高鈉血症,重點在於其臨床特徵及對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在日本一所三級小兒醫院進行,分析了116名年齡在18歲以下的高鈉血症兒童。結果顯示,91%的患者有潛在慢性疾病,且大多數病例是在住院期間獲得的。30天、90天和180天的存活率分別為87.9%、83.6%和81.9%。若有四個或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礙,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總結來說,小兒高鈉血症多見於醫療複雜的兒童,且多重器官功能障礙是死亡率的重要預測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重症兒童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重症監護病房(PICU)入院11年後的長期影響,特別是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HTN)的盛行率。研究發現,11年後有16%的兒童出現CKD或HTN,較6年時的28%有所下降,但改善不顯著。雖然腎小管過濾率(eGFR)下降,血壓則改善,AKI與CKD的關聯仍然存在。這顯示,儘管健康狀況有所改善,AKI的影響在兒童重症病後十年仍需重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尼日利亞白喉患兒急性腎損傷(AKI)的情況,涵蓋237名年齡中位數為7歲的兒童。結果顯示,58.6%的兒童有AKI,且其嚴重程度不一。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較小、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等。多變量分析指出,年齡≤60個月、使用地塞米松、氧氣治療和布洛芬是AKI的預測因子。整體死亡率為24.5%,AKI患者的死亡率更高,達33.1%。研究強調在白喉患兒中監測腎功能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糾正低鈉血症對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影響。研究回顧了2018至2022年間,1,100名入院時血清鈉水平≤125 mEq/l的實體腫瘤患者紀錄。結果顯示,入院時鈉水平從122 mEq/l上升至出院時的132 mEq/l。住院期間15%患者去世,出院後五年內60.2%患者也去世。Cox回歸分析指出,鈉水平下降、低白蛋白、緊急入院等因素與較差生存率相關。研究強調,對轉移性癌症患者糾正低鈉血症可改善生存結果,並需早期提供緩和醫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接受維持性透析的兒童中高鉀血症的預測因子。研究對象為18歲以下的患者,定義高鉀血症為血清鉀濃度達5 mEq/L或以上。共招募41名患者,其中15名(36.6%)出現高鉀血症。結果顯示,年齡較大、尿素水平較高,以及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RAASi)是高鉀血症的重要預測因子。值得注意的是,飲食中的鉀攝取量與血清鉀水平無關,顯示非飲食因素可能更影響高鉀血症的發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清鈉水平對腹膜透析(PD)患者的影響,分析鈉變化、腹膜炎發作及死亡率的關聯。研究涵蓋23,707名來自八國的參與者,結果顯示血清鈉<135 mEq/L的患者透析時間較長,且糖尿病患病率較高。雖然不同鈉類別在腹膜炎風險上無顯著差異,但低鈉(<135 mEq/L)和高鈉(≥142 mEq/L)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這些關聯的機制,並檢視管理鈉水平是否能改善患者結果。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多中心研究發現,接受CRRT治療的兒童,出院時有18%出現新功能障礙,且部分孩子在出院後6到12個月功能仍未恢復,特別是有共病或腎功能未恢復者。研究強調,這些病童需要長期且多專科團隊的追蹤照護。 PubMed DOI

重症兒童在接受CKRT時,第一週常出現高血糖,且血糖平均值若達180 mg/dL以上,會明顯增加90天內死亡或腎功能不全的風險。血糖每多10 mg/dL,風險就多3%。目前還不確定積極控制血糖是否能改善預後,需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有急性腎損傷(AKI)的病人如果合併高血鈉,發生重大腎臟不良事件(如死亡、洗腎或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會比正常血鈉高出約五倍,無論短期或長期都一樣。血鈉越高或高血鈉持續越久,風險也會越高。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有低血鈉,發生敗血症和其他感染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建議定期檢查血鈉,有助於早期發現高風險族群。不過,目前還不確定低血鈉本身是不是主因,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兒童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AKI)在新生兒和嬰兒都很常見,發生率約六成。AKI會讓嬰兒住ICU時間變長,但對新生兒影響不大。不過,只要AKI合併低血鈉,不分年齡,ICU住院天數都會增加。造成AKI的主因包括體外循環時間長、利尿劑劑量高和高血鈉。總之,AKI合併電解質異常會讓病童預後更差。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