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捐贈者來源的游離DNA(ddcfDNA)已被證實是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生物標記,用於診斷腎臟移植的排斥反應,超越傳統方法。我們在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的研究中,分析了112位腎臟移植受者的172個活檢,發現不同排斥類型的ddcfDNA水平差異顯著。ddcfDNA在區分有無排斥方面的表現優於傳統腎功能標記,顯示其在臨床應用中能提高急性排斥反應的診斷準確性,特別是抗體介導的排斥,進而改善病人管理與結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利用腎移植活檢轉錄組學改善拒絕反應診斷取得進展,但尚需進一步研究臨床效益和成本效益。監管批准後,醫師可更容易取得相關資訊,但仍需更多證據和指導,以確定最佳應用方式和整合標準診斷實踐。 PubMed DOI

De novo特異性抗體(dnDSA)對於腎移植後的排斥和移植物損失是很重要的預測因子。研究發現,在低風險患者中,系統性篩查dnDSA的效果有限,尤其是在移植後第一年之後。因此,建議根據臨床指標進行檢測,可能比年度系統性篩查更實際有效。 PubMed DOI

研究分析腎移植活檢中T細胞介導排斥,使用MMDx檢測。結果顯示MMDx可重新分類為mTCMR。在TCMR病例中,分子排斥率高,且有供體特異性抗體。MMDx可檢測mAMR,但無法檢測純粹mTCMR,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一項研究評估了使用分子檢測來診斷腎移植活檢中的抗體介導排斥反應。活檢被分為三組:符合排斥標準的、排斥狀態不確定的,以及對照組活檢。結果顯示,整合分子檢測使一些活檢被重新分類為抗體介導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物存活率下降。這表明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分子工具來診斷排斥反應可能具有潛在益處。 PubMed DOI

EU-TRAIN研究旨在評估非侵入性生物標記,以監測腎臟移植的排斥反應,對象為九個歐洲中心的成人患者。研究期間為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分析了19種血液信使RNA及四種非HLA抗體,並檢測抗HLA供體特異性抗體(DSA)。結果顯示,CD4基因表達和抗HLA DSA與排斥反應有顯著關聯,特別是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其他生物標記未顯示顯著關聯,顯示需進一步研究非侵入性生物標記在腎臟移植中的應用。 PubMed DOI

游離DNA(dd-cfDNA)在液體活檢中對檢測腎臟移植排斥反應展現出良好潛力。研究指出,dd-cfDNA的水平與抗體介導(ABMR)和T細胞介導(TCMR)排斥反應,以及腎小球過濾率(eGFR)有關。由於免疫反應引起的dd-cfDNA升高,可能預示排斥反應的風險。已確定的臨界值分別為ABMR 2.45%、TCMR 1.3%、eGFR 2.5%,健康人則為0.44%。dd-cfDNA檢測非侵入性,提供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案,特別在緊急情況下更具價值。持續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其在腎臟排斥反應中的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腎臟移植受者中,利用供體來源的游離DNA(dd-cfDNA)來監測新發供體特異性抗HLA抗體(dnDSA),以便早期診斷抗體介導排斥反應(AMR)。在40名受試者的隨機臨床試驗中,dd-cfDNA指導的活檢組診斷AMR的時間顯著早於對照組(中位數2.8個月對比14.5個月)。dd-cfDNA的監測顯示出77%的正向預測值和85%的負向預測值,顯示其在AMR診斷中的有效性。該研究已註冊於NCT04897438。 PubMed DOI

對於兒童腎臟移植受者(KTR),急性排斥反應(AR)若治療不當,可能導致移植物早期失敗。研究發現,血清肌酸酐並非可靠的移植物功能指標,隨訪活檢能有效識別持續炎症及未來排斥事件。分析23名KTR中,TCMR的解決率高達75%,而AMR和混合型則較低。持續的微血管炎症(MVI)與未解決的AR相關,且預示未來排斥事件的風險。研究建議定期進行隨訪活檢,並探索非侵入性生物標記物的應用。 PubMed DOI

最近研究發現,腎臟移植受者中,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血清肌酸酐穩定的情況下仍可能出現急性排斥反應。本研究旨在透過尿液生物標記物CCL2、CXCL9、CXCL10和VEGF-A,建立風險算法來識別排斥反應的風險。研究分析了517個腎臟活檢樣本,並在174個兒童樣本中驗證,結果顯示該算法具備高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能有效區分低風險與高風險患者,對改善移植後監測具重要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小兒腎臟移植受者,探討供體來源的游離DNA(dd-cfDNA)檢測的臨床意義,特別是在肌酸酐上升或新發抗HLA抗體(dnHLAab)出現時。分析106名平均11歲的患者,發現59% dd-cfDNA超過1的患者經活檢確認有急性排斥反應,且88%同時有dnHLAab。研究指出,dd-cfDNA的升高與BPAR及特定抗體反應密切相關,顯示其在小兒腎臟移植中的潛在價值,可能成為非侵入性臨床決策工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