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本研究評估了ChatGPT-4.0在識別受影響的上顎犬齒位置及檢測相鄰切牙吸收變化的有效性,使用全景放射線影像(PRs)。對105名單側受影響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ChatGPT-4.0在犬齒定位的準確率僅37.1%,在腭側組表現較佳。吸收檢測準確率為46.0%,但在有吸收案例的識別上表現不佳。總體而言,研究認為ChatGPT-4.0在這兩項任務上的準確性不足,不適合臨床使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評估了OpenAI的ChatGPT在使用主訴和CBCT放射學發現來生成診斷的能力。結果顯示,在腫瘤/囊性疾病案例上表現較佳,但仍需專業監督,因為可能存在一定的錯誤率。ChatGPT在生成放射學診斷方面具有潛力,但仍有改進空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3.5和4版本)在牙科診斷中的有效性,特別是針對複雜病患案例的表現。結果顯示,ChatGPT 3.5在自身診斷的準確率為40%,而參考文獻時為70%。相比之下,ChatGPT 4的表現更佳,自身診斷準確率達62%,參考文獻時則為80%。這些結果顯示,ChatGPT在牙科診所作為診斷輔助工具具有顯著潛力,能有效處理複雜案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正畸領域的資訊可靠性,涵蓋透明矯正器、舌側矯正、美觀牙套和顳顎關節障礙。結果顯示,患者對資訊的評價普遍較高,尤其在透明矯正器和顳顎關節障礙方面,患者的DISCERN分數明顯高於學生和正畸醫師。整體而言,ChatGPT在患者教育上展現潛力,但仍需進一步改進以提升其可靠性和相關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4在三個正畸主題上的準確性和資訊品質,包括阻生犬齒、早期正畸治療和顎面外科。五位經驗豐富的正畸醫師使用李克特量表評估20個常見問題的回答。結果顯示,ChatGPT-4在各主題上提供的資訊品質普遍良好,但醫師之間的評分一致性較低,顯示評估存在變異性。雖然ChatGPT-4能提供有用資訊,但在解讀時仍需謹慎,這些資訊不應取代專業建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ChatGPT-3.5和ChatGPT-4在口腔及顏面疾病鑑別診斷的表現,並與牙科專業人士的結果進行對照。研究中呈現了37個病變案例,結果顯示ChatGPT-4的準確率為80.18%,高於ChatGPT-3.5的64.86%,但仍低於專家的86.64%。兩者在診斷一致性方面表現中等,且受案例描述質量影響。總體而言,ChatGPT-4在某些情況下能達到專家水準,但作為臨床工具的有效性仍需依賴精確的案例資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4.0在根據組織病理學描述識別口腔及顏面部病變的表現,並與病理學家的診斷進行比較。分析了102個匿名病例,ChatGPT-4.0的診斷準確率為59.8%,正確診斷61個病例。結果顯示,年齡與診斷分數有中度負相關,性別則無顯著影響。ChatGPT-4.0在肉芽腫和炎症病例的診斷上特別困難,錯誤率高達100%;而在黏液囊腫病例中表現最佳,正確率為93.3%。整體而言,顯示出進一步改進的必要性。 PubMed DOI

ChatGPT 能生成類似人類的文本,並在醫療應用上特別擅長自然語言處理。雖然它無法直接分析醫療影像,但可以協助撰寫報告、總結發現,並根據相關文本提供見解。在顱面疾病方面,ChatGPT 可幫助撰寫和翻譯放射科報告,並整合病歷與症狀,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做出決策。不過,任何診斷或臨床決策仍需由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負責,AI 只是輔助工具。 PubMed DOI

本文評估了ChatGPT在口腔與顏面外科(OMS)原創研究中的角色,探討其應用、限制及未來方向。透過PubMed搜尋,最終納入26篇相關研究。結果顯示,ChatGPT在臨床決策支持、患者教育及科學寫作等方面有應用,準確性約70-90%。然而,其可靠性因應用情境而異,需進一步評估。結論指出,ChatGPT可作為輔助工具,但不應取代臨床醫師,未來需加強驗證研究與技術改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hatGPT-4在回答口腔及顏面外科疾病問題的有效性,這些疾病影響全球約35億人。研究使用思維鏈(CoT)方法,評估其在提升公眾對疾病預防和早期檢測認識的表現。專家從全國牙醫執照考試中選取了130道開放式問題和1,805道選擇題。結果顯示,CoT方法顯著提升了ChatGPT-4在開放式問題的準確性和整體表現,選擇題準確性也提高了3.1%。研究強調,ChatGPT-4不應取代醫療專業人員。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ChatGPT在口腔顎面外科的臨床決策、手術規劃和病患衛教等方面有輔助效果,尤其在產生手術同意書和術後支持表現不錯,但在藥理學和複雜病例處理上仍有限。建議將ChatGPT作為輔助工具,需專業人員監督,不能完全取代醫師判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