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末期腎病(ESRD)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中風的風險,特別針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結果顯示,透析患者中風風險是未透析者的兩倍以上,且大多數為缺血性中風。在40,980名透析患者中,有1,549人中風,而在2,182名ADPKD患者中,只有44人中風。調整主要風險因素後,ADPKD並未顯著增加中風風險,顯示透析的ADPKD患者與未透析者中風風險相似,支持對兩組進行相同的篩檢。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ADPKD是一種遺傳性腎臟疾病,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和心臟異常。PKD基因突變影響鈣調節,可能導致心血管併發症。遺傳和疾病進展可能影響左心室肌肉增厚。 PubMed DOI

研究發現ADPKD患者腦內動脈瘤風險因素,50歲以上女性和高血壓易罹患;50歲以下則與慢性腎臟疾病、家族史有關。這些風險因素可能導致早發性腦內動脈瘤。 PubMed DOI

研究發現ADPKD腎移植接受者血紅素較高,且與較好腎功能和存活率相關。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了解這些積極結果的原因。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tolvaptan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的影響,數據來自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的TriNetx。研究發現,雖然使用tolvaptan的患者腎小管過濾率(eGFR)較低,且進展至第4期慢性腎病的風險較高,但他們開始血液透析的風險顯著降低,且經歷尿路感染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較低。總體而言,tolvaptan可能有助於減少ADPKD患者開始血液透析的風險。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一種影響多種族群的慢性疾病,也是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症狀可輕可重,識別快速進展風險的患者對治療選擇至關重要。目前有多種預測工具,重點在腎體積、遺傳因素及早期高血壓等。最近研究強調控制50歲以下腎功能穩定患者的血壓,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於病情改善。Tolvaptan是唯一能改變病程的藥物,但副作用需注意。ADPKD社群對未來新療法持樂觀態度。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與非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的臨床特徵及結果。分析了2005至2020年間的數據,發現4,452名腎臟移植受者中有189名(4.2%)為ADPKD患者。ADPKD患者的移植中位年齡為53歲,且在移植後罹患糖尿病及感染的風險顯著較高,但與非ADPKD患者在排斥反應、移植物失敗或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ADPKD患者面臨某些併發症風險增加,但腎臟體積及腎切除手術對移植結果影響不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常導致腎衰竭。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因家庭而異,這對醫療提供者造成挑戰。為了解患者在ADPKD診所的經歷及需求,研究者對18名患者進行了訪談,分析出六個主要主題,包括對未來的無確定感、個性化護理需求、情緒應對挑戰等。參與者對診所的滿意度高,感到被重視,並在就診後更為舒適,顯示專門診所能減少患者的不確定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體重指數(BMI)與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進展至末期腎病(ESKD)的關係。研究分為早期(研究A)和晚期(研究B)兩組,早期患者的平均腎小管過濾率為91 mL/min/1.73m²,晚期則為48 mL/min/1.73m²。結果顯示,早期ADPKD患者中,較高的BMI,特別是肥胖,與進展至ESKD的風險增加有關,危險比達2.71;但在晚期患者中,BMI與ESKD進展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總結來說,肥胖是早期ADPKD患者的風險因素,但在晚期則不成立。 PubMed DOI

面臨腎衰竭的病人在接受維持性透析時,面臨中風和出血的風險。為了評估現有預測模型的有效性,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納入截至2024年1月12日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有八項研究符合標準,但並未找到專門針對透析病人的中風預測模型,僅有兩項針對出血風險的評分。常用的評分系統在透析人群中表現不佳,顯示目前的預測模型不足,因此亟需開發新的風險評分系統以改善臨床決策。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會導致腎囊腫逐漸增長。在美國,ADPKD佔腎衰竭的5%到10%,每10,000人中約有9.3人受影響。通常在27到42歲之間被診斷,主要由PKD1或PKD2基因突變引起。大多數35歲以上患者會有肝囊腫,70%至80%會出現高血壓,9%至14%可能有顱內動脈瘤。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壓、限制鈉攝取和使用tolvaptan等藥物,以延緩腎功能下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