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不確定潛力克隆性造血(CHIP)與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關聯。分析了5,043名CKD患者的數據,發現24%的患者有CHIP,其中13%為非DNMT3A突變。非DNMT3A CHIP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36%有關,特別是中風風險顯著上升。研究指出,非DNMT3A CHIP是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且基線eGFR、糖尿病狀態和種族等因素對此關聯影響不大。沒有基因減少的白介素-6信號患者心血管結果較差。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家族病史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健康的影響,分析了超過6,500名參與者的數據。主要發現包括:家族中有常見疾病的病史會顯著提高CKD患者罹患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雖然多基因風險分數與CKD進展有關,但家族腎病史並不獨立預測CKD進展,只有糖尿病病史與CKD進展風險增加有關。這強調了收集家族病史對CKD患者臨床風險評估的重要性,特別是糖尿病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重疾病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分析了福岡腎病登記中心4,420名非透析CKD患者的數據,識別出23種共病,並將患者依共病數量分為四組。隨著共病數量增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上升,顯示多重疾病與CK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及死亡率有明顯相關性。 PubMed DOI

不確定潛力的克隆性造血(CHIP)是指造血幹細胞突變後的克隆性擴增,與老化有關,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常見突變有DNMT3A、TET2和ASXL1。雖然被視為前惡性狀態,但CHIP與腎臟及心血管健康問題有關,可能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本文將探討CHIP的病理生理學,特別是其與老化、腎病及心血管健康的關聯,並比較CHIP與不明意義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會顯著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CKD與CVD的共存會影響患者的預後,主要因為糖尿病、高血壓等共同風險因素,以及炎症、貧血等其他因素。正確識別CKD對評估CVD風險至關重要。為了有效降低CKD患者的CVD風險,需要心臟科、腎臟科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合作。這篇綜述強調了CVD與CKD之間的關係及其臨床影響和治療挑戰。 PubMed DOI

不確定潛力的克隆性造血(CHIP)是一種與老化有關的常見情況,可能導致腎臟等器官損傷。本研究分析了CHIP,特別是非-DNMT3A突變,與慢性腎病(CKD)進展的關聯,涵蓋5,654名參與者。結果顯示,24%的參與者有CHIP,且非-DNMT3A CHIP使CKD進展風險增加64%,尤其在基線eGFR為30-60 ml/min/1.73m²的人群中。此外,這類個體的eGFR下降速度更快。小鼠模型實驗也顯示CHIP與腎功能下降及炎症有關,支持了其與腎損傷的因果關係。 PubMed DOI

CHIP是一種常見、跟年齡有關的血液異常,不只會增加血癌和心臟病風險,也和慢性腎臟病及急性腎損傷有關,這些關聯不受傳統危險因子影響。現有證據顯示CHIP和腎臟疾病有關,但還需要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係,抗發炎治療可能對CHIP患者的腎臟有幫助。 PubMed DOI

當帶有CHIP突變的血球細胞進入腫瘤時,稱為腫瘤浸潤性克隆性造血(TI-CH)。大型研究發現,TI-CH在肺癌等癌症中很常見,且比單純CHIP更容易導致死亡或復發。尤其TET2突變會讓腫瘤內免疫細胞增加,促使腫瘤長更快,讓癌症預後變差,也會影響腫瘤微環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基因表現,找出四個關鍵基因(ABCC8、ALPI、FGF11、OBP2A),有機會成為末期腎臟病患者血液透析時,預測動靜脈瘻管失敗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記,尤其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診斷效果更好。研究也發現相關免疫細胞和15種潛在藥物,但還需更多不同族群驗證。 PubMed DOI

這項長達19年的研究追蹤6,700多位無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發現腎功能即使輕微惡化,罹患慢性發炎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趨勢很像。即使只是輕度腎損傷,風險也會提高,腎功能最差的人風險最高。這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心臟病,也容易得各種發炎疾病。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後越來越常見,約有一成病人在半年內發生。年紀較大、血液疾病拖比較久,會增加CKD風險;但如果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反而比較不容易得CKD。隨著HSCT存活率提升,CKD已成為重要共病,需特別注意高風險族群。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