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最初是為了治療糖尿病,但對腎臟健康也有顯著好處,特別是在慢性腎病(CKD)管理上。然而,關鍵臨床試驗排除了某些患者,包括腎小球過濾率極低、接受透析、腎臟移植及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的人。由於ADPKD的治療選擇有限,探索SGLT2i在這些患者中的應用非常重要。雖然早期研究顯示希望,但缺乏臨床療效數據和安全性問題使得ADPKD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因此,迫切需要設計臨床試驗來評估SGLT2i在ADPKD中的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在降低腎臟風險族群的效果尚不明確,但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顯示,這些藥物能有效預防腎臟問題,特別是在高風險慢性腎病患者中。本研究分析了十項大型試驗,總參與者達78,184名,結果顯示SGLT2抑制劑在不同KDIGO風險類別及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率中均能顯著降低腎臟不良結果。研究已註冊於CRD42023492877。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最初是為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而開發,但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對心血管和腎臟有顯著保護效果。現在,Dapagliflozin 和 empagliflozin 已獲准用於慢性腎病患者,無論是否合併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儘管這些藥物安全有效,但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仍較慢,可能因醫療人員對其不確定。隨著CKD管理的進步,醫療提供者需更新指導方針,將SGLT2抑制劑納入治療計畫。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在腎臟重吸收葡萄糖中扮演重要角色,SGLT2抑制劑能促進葡萄糖排泄,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即使對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心血管和腎臟的好處。特別是在慢性腎病患者中,腎臟保護效果顯著,因此兒科腎臟科醫生應了解這些療法。文章探討了SGLT2抑制劑在成人的腎臟益處及其機制,並強調在兒童中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的必要性,回顧了相關的劑量模式和指導。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最初是為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而開發,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它們在其他健康問題上也有顯著效果。研究發現,SGLT2i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還能改善腎功能,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並縮短住院時間。這些藥物對於有腎臟問題或心臟衰竭的患者,無論是否糖尿病,都可能帶來顯著好處,顯示出其在心血管和腎臟疾病治療中的潛力。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對於減緩慢性腎臟病 (CKD) 的進展及降低心血管事件有效,但在不同 CKD 子群中的效果尚不明確。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超重或肥胖的晚期 CKD 患者,對於瘦型患者如阿爾波特症候群或免疫介導的腎病,效果可能有限。新證據顯示,SGLT2 抑制劑在高 BMI 患者中效果較佳,對於 BMI 低於 25 的患者幾乎無益。因此,需進行專門的臨床試驗,以評估這些被低估的 CKD 子群的療效,確保治療策略的個性化與證據基礎。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已徹底改變糖尿病腎病和心臟衰竭的治療,超越了單純控制血糖的效果。這篇綜述探討了SGLT2is如何透過促進葡萄糖和鈉的排泄,減輕慢性高血糖的併發症,並降低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增強腎功能。臨床研究顯示,SGLT2is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和心臟事件風險,並對非糖尿病患者也有益。持續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其多樣化的作用機制。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會增加心血管風險,且越來越常見。新一代SGLT2抑制劑(如canagliflozin等)不只對糖尿病患者有效,對沒有糖尿病的CKD患者也有幫助。這類藥物除了降血糖、降血壓,還能減少發炎和纖維化,保護心臟和腎臟。最新研究建議,非糖尿病CKD患者也可考慮使用SGLT2抑制劑來提升長期健康。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發現,年長男性退伍軍人合併ADPKD和糖尿病,使用SGLT2抑制劑後,雖然前3個月腎功能會先下降,但之後9個月趨於穩定,腎功能惡化速度也比DPP4抑制劑慢。顯示SGLT2抑制劑有機會延緩腎臟病惡化,但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 PubMed DOI

對同時有多囊腎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來說,使用SGLT2抑制劑比沒用或用其他糖尿病藥,洗腎、急性腎損傷和死亡的風險都比較低。這代表SGLT2抑制劑可能對腎臟和存活率有幫助,但這些結果是觀察性研究得來的,還需要更多證據確認。 PubMed DOI

過去兒童腎臟病治療多靠ACEI和ARB,但效果有限。SGLT2抑制劑原本用於糖尿病,現在發現對沒有糖尿病的成人CKD也有腎臟保護作用。初步兒童研究顯示,加上SGLT2抑制劑有機會減緩腎損傷和蛋白尿,但安全性和效果還需更多大型研究確認。使用時要注意副作用,目前相關臨床試驗正進行中。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