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末期腎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時,左心房的結構與功能差異,使用先進的4D自動量測技術。研究納入125名患者,結果顯示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房體積顯著大於腹膜透析患者,且其左心房儲存圓周應變較低。左心房射出分數與儲存圓周應變呈正相關,並且透析類型與心房功能有獨立關聯。結論強調需監測透析患者的左心房,以早期發現心臟功能障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血液透析(HD)患者在運動能力和反應上的差異,特別是透析前(pre-D)和透析後一天(non-D)的表現。研究發現,透析前的急性運動對心肺反應和肌肉力量並無顯著影響,且pre-D和non-D的峰值氧氣攝取量(V̇O2)及股四頭肌峰值扭矩沒有明顯差異。雖然有些小差異如靜息心率較低,但整體來看,運動訓練的時機可能需要重新考慮。 PubMed DOI

這項在中國的研究比較了自動腹膜透析(APD)與臨時血液透析(HD)對於需要緊急透析的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效果。116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APD或HD,結果顯示APD組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HD組(25.9%對比56.9%),且APD的住院醫療費用也較低(27,008.39元對比42,597.54元)。雖然兩組在導管存活率和患者存活率上無顯著差異,但APD在併發症和費用上表現更佳,這對臨床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涵蓋968名來自芬蘭的患者,隨訪時間從2004到2017年。結果顯示,中心血液透析(IC-HD)和持續性自主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MACE發生率相似,且高於自動腹膜透析(APD)和居家血液透析。調整後,居家透析與IC-HD的MACE風險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女性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的MACE風險較低,但男性則相反。整體而言,2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經歷MACE,顯示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尤其是性別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12至21歲的青少年,調查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左心房應變功能,並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CKD患者的左心房儲存應變(LASr)顯著低於健康組,且CKD患者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平均為32 mL/min/1.73 m²。研究發現,CKD青少年在心肌功能上與成人相似,LASr降低,且與傳統舒張功能指標的相關性不佳,顯示心肌功能障礙的早期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泰國接受持續性行動腹膜透析(CAPD)和自動腹膜透析(APD)的五期慢性腎病(CKD)兒童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研究對60名兒童進行了隨機對照試驗,使用EQ-5D和PedsQL評估HRQoL。結果顯示,兩組在基線、16週和48週的HRQoL分數無顯著差異。雖然APD組在學校和社交領域有些改善,但未達統計顯著性。總結來說,APD對五期CKD兒童的HRQoL並無顯著優於CAPD,建議進一步研究以深入了解其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血液透析的第五期慢性腎病兒童的心臟功能及結構變化,並分析這些變化與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關聯。研究對象為40名埃及兒童及40名健康對照組。主要發現包括:接受透析的兒童心臟收縮功能顯著下降,心率變異性顯示自主神經功能受損,且心臟功能指標與Holter監測參數相關。此外,隨訪期間25%的患者去世,心臟功能指標與死亡風險獨立相關。研究強調了透析兒童心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腰大肌指標(PMG)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臨床結果的關聯。研究發現,PMG結合腰大肌指數(PMI)和密度(PMD),能更準確預測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對217名接受腹部CT掃描的患者進行分析後,結果顯示低PMG組的5年生存率顯著低於高PMG組(59.2%對94.9%)。調整後,低PMG與全因死亡率(風險比7.65)及新心血管事件(風險比2.98)獨立相關,顯示PMG在風險評估中具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來自CZecking心臟衰竭試驗的分析針對慢性透析患者的肺動脈高壓及右心室-肺動脈耦合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336名透析患者中,有34%出現肺動脈高壓,25%有右心室-肺動脈失耦合。透析通路血流與肺動脈壓的關聯性微弱,但水合狀態與這些參數則有強相關。過度水合與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有顯著關聯,顯示管理體液狀態對預防肺動脈高壓及心臟衰竭進展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對於長期透析的腎衰竭患者,準確評估液體狀態非常重要,但各透析單位的做法差異大。目前的評估方法多樣,卻常常不夠充分。雖然同位素稀釋法不適合臨床使用,體重和血壓變化常被當作替代指標,但這些方法可能導致液體耗竭和腎功能損失。雖然頸靜脈壓和腿部水腫等臨床徵兆容易觀察,但準確性不足。肺部超音波和生物電阻抗分析在評估細胞外液方面有潛力,但尚需進一步研究。為了改善護理,需進行比較試驗和標準化測量,並考慮患者偏好。全球協調努力對於提升體積評估和管理至關重要,最終可改善長期透析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中國腹膜透析患者中,基線LVEF和LVEDD的總和(LVEF+LVEDD)若低於103或高於107,都會提高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最安全的範圍是103–107,超出這個區間死亡風險會增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