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高血壓是全球健康問題,對男女皆有重大影響。研究指出,男性在更年期前高血壓發病率較高,而女性在更年期後則上升,這與荷爾蒙變化有關。遺傳、代謝及社會因素在性別間的差異,影響心血管風險及藥物反應,顯示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性。本文探討高血壓的性別特異性,包括病理生理學及治療效果,強調需納入性別差異以改善治療結果,並呼籲進一步研究以優化臨床指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高血壓(HTN)是影響兒童與成人的重要健康問題,對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顯著影響。即使兒童的血壓輕微升高,也可能導致未來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青少年及年輕成人的高血壓護理常被忽視,相關研究也不多。本文探討兒童高血壓的流行病學、成因及管理,並強調與成人護理的差異,指出高血壓應視為終身的健康議題,並討論轉向成人護理時的挑戰及即時醫療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基線收縮壓(SBP)和脈壓(PP)對心臟衰竭患者(輕度減少或保留射血分數)心血管結果的影響。雖然目前建議將SBP目標設定為<130 mm Hg,但支持證據有限。研究分析了近17,00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SBP與心血管風險之間存在J形關係,120-130 mm Hg時風險最低,而PP在50-60 mm Hg時風險也最低。研究強調在管理HFmrEF/HFpEF患者時,應謹慎考量SBP和PP目標,過度降低SBP可能反而增加風險。 PubMed DOI

高血壓仍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儘管治療技術進步,卻仍導致心血管問題和死亡。202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的高血壓指引,透過早期檢測、改善社經障礙、推廣生活方式改變及提供個人化護理來提升管理效果。更新重點包括強化篩檢方法、生活方式建議、藥物策略及微創治療,並利用數位工具提升病人參與度。這種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面方法,旨在改善血壓控制及降低心血管風險。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肥胖治療中的性別差異,特別是第二代抗肥胖藥物(如semaglutide和tirzepatide)。研究顯示,肥胖相關疾病在性別上有不同的影響,男性在生活方式改變中減重效果較佳,而女性使用這些藥物則有更高的減重,但也報告更多不良反應。儘管如此,男女在心臟衰竭和心血管結果上改善相似。作者呼籲進一步研究性別對抗肥胖藥物療效的影響,並強調需改善這些藥物的可獲得性。 PubMed DOI

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但其原因仍不明。這可能導致次發性高血壓被忽視,因為它是由明確病因引起的。當患者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時,往往不會進一步調查潛在病因,這可能影響長期治療效果。最近研究顯示,次發性高血壓的盛行率可能高於以往認知,強調了重新評估診斷標準及提高醫療人員意識的重要性,這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診斷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肥胖引起的高血壓很常見,原因包括荷爾蒙變化、發炎、胰島素阻抗等。治療方式有減重、飲食控制、藥物(如GLP-1)和減重手術,但還有污名化、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未來應發展個人化治療,提升效果。 PubMed DOI

最新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對男女影響不同。男性腎功能惡化較快,心血管死亡率高,常見貧血等問題;女性則在心肌梗塞住院後死亡率較高,洗腎時心血管事件也較多。荷爾蒙和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未來治療應考慮男女不同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非裔美國女性有95個獨特基因同時和高血壓、腎功能有關,涉及發炎、纖維化等路徑。顯示女性在高血壓導致腎臟病的分子機制上和男性不同,未來治療應考慮性別差異。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可預防原因,預計2025年西方國家成人高血壓盛行率將達六成。對心臟衰竭、腎臟病或兒童患者,血壓控制更困難。近年有新藥和腎動脈去神經術等創新治療,能幫助治療難治型高血壓,也有望改善心臟衰竭。本文將介紹針對複雜或難治患者的最新個人化血壓管理策略。 PubMed DOI

HFpEF約佔一半心衰竭病例,主因是心臟舒張功能變差,常見症狀有呼吸困難。女性、尤其停經後女性影響較大,症狀也可能和男性不同。診斷多靠心臟超音波,但女性早期不易發現。新藥如SGLT2抑制劑、GLP-1促效劑有幫助,但性別間反應不同,未來需更多針對性別差異的研究與治療策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