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無脂肪質量(FFM)與健康結果的關聯,使用了全面的方法,包括表型全關聯研究(PheWAS)、孟德爾隨機化(MR)分析和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FFM與36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代謝障礙)有顯著聯繫,並且FFM可能透過內臟脂肪影響某些生物標記。此外,系統性回顧也確認了FFM與2型糖尿病的關聯,並發現與低背痛和卵巢癌的新聯繫。這些結果挑戰了FFM作為保護因素的傳統觀點,顯示其可能與疾病風險增加有關,需進一步臨床研究確認。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FTO基因座中的rs9939609 SNP基因型與肥胖者(BMI ≥35 kg/m²)血漿中食慾相關荷爾蒙的關係,對象為96名成年人(69%女性)。主要發現顯示,基因型與GLP-1或PYY的水平無顯著關聯,但AA基因型女性在脂肪量增加時,無論空腹或餐後,醯化胃餓素水準均高於TT和AT基因型。這些結果顯示FTO變異與食慾調節的關係比預期更複雜,需進一步研究其對肥胖治療的影響。 PubMed DOI

肥胖在美國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風險和經濟負擔。雖然減重手術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方法能有效減重,但也可能造成肌肉質量損失,影響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特別是對於肌少症肥胖或虛弱風險者。維持肌肉質量對於減重過程至關重要,但現有策略常忽略這點。本文探討了肌肉質量的生理機制及減重過程中的營養和年齡策略,旨在改善減重患者的健康和功能。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主要用於第二型糖尿病和體重控制,近期研究也探討其對年齡相關疾病的影響。這項孟德爾隨機化研究分析了GLP1R基因的遺傳變異,發現GLP1R激動劑可能與肢體瘦體重、無脂肪體重及肺功能有正向關聯,但與心肌梗塞則可能有負向關聯。研究強調這些結果仍需進一步確認,並了解其生物機制。 PubMed DOI

研究顯示,體重指數 (BMI) 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展糖尿病腎病的重要風險因素。透過IEU數據庫進行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確認了因果關係的可靠性。根據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1990年至2021年間,高BMI與T2DKD相關的死亡率及殘疾年數持續上升,特別是在年長者及中等社會人口指數的地區,如東亞。預測顯示,這一負擔將持續上升至2049年,顯示出減少BMI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迫切性。 PubMed DOI

肌少性肥胖指的是脂肪過多又缺乏肌肉,會增加健康風險。新一代減重藥雖然有效,但可能讓肌肉流失,對健康的影響還不確定。減重時要多吃蛋白質、做阻力訓練,數位運動計畫也有幫助。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找出最好的減脂又保肌肉的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會明顯導致腎功能變差,尤其是用cystatin C來評估時才看得出來,用creatinine則沒這關聯。影像和遺傳分析也支持這結果,提醒大家在研究肥胖和慢性腎臟病時,選對腎功能指標很重要。 PubMed DOI

過重和肥胖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但在心衰患者中,體重和預後的關係很複雜。有「肥胖悖論」現象,BMI高反而存活率較好。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對過重或肥胖的心衰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減重是有幫助的。比起只看BMI,像心外膜脂肪這類指標更能判斷誰適合減重治療,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不同脂肪對心臟的影響。 PubMed DOI

在有心臟衰竭且射出分率保留(HFpEF)的病人中,腹部肥胖(用腰圍和腰圍與身高比來看)很常見。這篇分析發現,腰圍和WHtR越高,腎臟出問題的風險也越高,但BMI則沒有這關聯。簡單說,對HFpEF病人來說,腰圍和WHtR比BMI更能預測腎臟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基因分析發現,BMI對健康的影響在男女之間有明顯差異。像是心臟疾病的風險在男性較高,而某些血液指標則在女性影響較大。研究建議,未來健康政策應考慮性別差異,才能更有效改善健康不平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中國成人腎周脂肪體積越多,腎功能(eGFR)就越差。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這關聯還是明顯。每多10立方公分腎周脂肪,eGFR會下降1.3。顯示腎周脂肪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未來有機會成為改善目標。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