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中,使用軌道動脈切除術與氣球血管成形術對於嚴重鈣化冠狀動脈病變的效果。研究在美國104個醫療中心進行,涉及2005名患者。結果顯示,兩組的目標血管失敗率相近,且支架面積差異不顯著。研究結論認為,常規使用軌道動脈切除術並未改善結果,建議在這些情況下優先考慮氣球血管成形術。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穩定性冠狀動脈疾病及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影響。455名患者參與隨機試驗,結果顯示PCI組的重大不良心臟事件(MACE)發生率為26%,低於保守治療組的36%(危險比0.71)。不過,PCI組的出血事件較高(28%對20%),且有3%出現手術相關併發症。總體而言,雖然PCI可降低MACE風險,但需謹慎評估出血等安全性問題。 PubMed DOI

最近一項針對75歲以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患者的研究,探討保守醫療與侵入性策略的效果。研究包含1518名患者,隨機分為侵入性組(753人)和保守組(765人),隨訪中位數為4.1年。結果顯示,兩組在心血管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侵入性組25.6% vs. 保守組26.3%)。雖然侵入性策略在減少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方面有潛在益處,但整體風險並未顯著降低,建議對於年長患者,保守策略同樣有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氣球血管成形術結合積極醫療管理,與僅進行醫療管理在有症狀的顱內動脈硬化性狹窄(sICAS)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在中國31個中心進行,納入512名年齡35至80歲的患者。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組的中風或死亡率為4.4%,顯著低於醫療管理組的13.5%。儘管有部分患者出現併發症,但整體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可能對sICAS患者更有效,臨床上仍需謹慎考量手術後的風險。 PubMed DOI

藥物塗層氣球(DCB)血管成形術在治療新發冠狀動脈病變的長期效果尚不明確。本研究比較DCB搭配救援支架與藥物洗脫支架(DES)在非複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效果。REC-CAGEFREE I試驗在中國進行,涉及2,272名患者。結果顯示,DCB組有6.4%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而DES組為3.4%,顯示DCB未達到與DES相比的非劣性標準。因此,DES仍應是這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PubMed DOI

OCCUPI 試驗評估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CT) 指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與傳統血管造影指導的臨床效益,重點在一年後主要不良心臟事件 (MACE) 的發生率。該試驗在南韓20家醫院進行,招募1,604名患者,隨機分配至OCT指導組或血管造影組。結果顯示,OCT指導組的MACE發生率為5%,顯著低於血管造影組的7%(風險比0.62; p=0.023)。兩組在中風、出血及腎病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顯示OCT指導對複雜冠狀動脈病變患者有治療效益。該試驗已完成並登記於ClinicalTrials.gov (NCT03625908)。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早期主動脈瓣介入是否能降低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及心肌纖維化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或非計劃住院率。研究在2017至2022年於英國和澳洲進行,招募224名患者,隨訪至2024年。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組的全因死亡或非計劃住院率為18%,保守治療組為23%,差異不顯著。雖然全因死亡率相似,但早期介入確實降低了非計劃住院率,且改善了症狀。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一項針對901名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研究顯示,早期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比常規監測更有效。結果發現,TAVR組有26.8%的患者出現主要不良事件,而監測組則高達45.3%(風險比0.50),顯示TAVR能顯著降低不良結果。雖然兩組的死亡率相似,但TAVR組的中風和非計劃住院率較低。隨訪3.8年後,監測組中87%的患者最終接受了瓣膜置換。研究結論認為,早期TAVR對改善這類患者的結果更具優勢。 PubMed DOI

INFINITY-SWEDEHEART研究評估了一種新型生物適配器裝置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患者中的有效性,與現行的藥物洗脫支架(DES)相比。研究在瑞典進行,納入2399名18至85歲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隨機分配至DynamX生物適配器或zotarolimus洗脫DES。結果顯示,生物適配器組的目標病變失敗率為2.4%,DES組為2.8%,顯示其非劣效性。生物適配器在6到12個月的分析中,目標病變失敗率顯著較低,顯示出良好的前景,未來將進一步隨訪以評估長期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FFR引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加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與傳統的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加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在重度主動脈狹窄及複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的療效。研究在18個歐洲醫療中心進行,招募172名70歲以上的患者。結果顯示,FFR引導的PCI加TAVI組不良事件僅4%,而SAVR加CABG組則有23%。這顯示經皮介入方法在全因死亡率和危及生命的出血方面更具優勢,建議作為更有利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腦栓塞保護(CEP)裝置對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患者中風發生率的影響。研究涵蓋7635名主動脈狹窄患者,隨機分為使用CEP裝置的TAVI組和不使用的對照組。結果顯示,CEP組中風發生率為2.1%,對照組為2.2%,無顯著差異(P = 0.94)。致殘性中風和死亡率也相似。結論是,TAVI過程中常規使用CEP裝置並未降低中風發生率。該試驗由英國心臟基金會和波士頓科學公司資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