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評論探討糖尿病與認知障礙的關聯,特別是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及其受體的神經保護作用。文章將糖尿病相關的認知衰退分為三個階段:認知減退、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GLP-1受體激動劑因其可能增強認知功能而受到關注,這些好處來自多種機制,包括神經保護和代謝調節。評論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GLP-1RAs的作用機制及其在糖尿病相關認知障礙中的治療潛力。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阿茲海默症(AD)是一種會讓認知功能變差的病症。類胰高血糖素-1(GLP-1)是一種有助於保持新陳代謝平衡,對大腦健康也可能有幫助的激素。研究發現AD患者的GLP-1水平較低,GLP-1或許能降低淀粉樣蛋白-β(Aβ)的生成,有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這表示隨著年紀增長,GLP-1水平下降可能會促成AD的發展。 PubMed DOI

人口老化導致心臟衰竭和認知障礙成為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這些疾病常並存,與年齡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心臟病和腦部問題的風險因素之一是2型糖尿病。新型抗糖尿病藥物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臟和腦部問題風險,不僅控制血糖。這些藥物對心臟和腦部有多重保護作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糖尿病的盛行率上升,帶來了認知障礙的問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 (SGLT2) 抑制劑最初是為治療糖尿病而設計,現在也被研究其對認知的潛在益處,包括減少氧化壓力、神經炎症及改善大腦對葡萄糖的利用。儘管SGLT2抑制劑在治療認知障礙上顯示出希望,但仍需更多研究來了解其潛力。本篇綜述探討了SGLT2在大腦功能中的角色及相關研究,並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daphnetin對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重點在於它與GLP-1受體的互動。研究顯示,daphnetin能改善糖尿病相關的認知問題,並提升GLP-1受體的表達。其保護作用與減少炎症和氧化壓力有關。特別的是,抑制GLP-1受體會增強daphnetin的效果,而過度表達則會減弱。這些結果顯示,daphnetin作為GLP-1受體的激動劑,對2型糖尿病的認知障礙可能有潛在的治療效果,GLP-1受體也被視為重要的治療目標。 PubMed DOI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與糖尿病有關,主要因為胰島素抗性和大腦炎症。研究顯示,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不僅能降低血糖,還可能對這些疾病有正面影響,改善神經炎症和線粒體功能,並維持認知和運動能力。然而,關於GLP-1RAs在這些疾病上的臨床試驗結果不一,效果仍需進一步評估。本篇綜述將探討糖尿病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聯,並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PubMed DOI

糖尿病在全球的盛行率逐年上升,對認知功能影響顯著。65至74歲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3%面臨認知障礙,而75歲以上的比例更高達24%。高血糖透過炎症、自噬等多種機制影響認知。幾種治療方法顯示出改善認知功能的潛力,包括抗糖尿病藥物如美格納、利拉魯肽和恩帕格列淨,以及芬戈莫德和褪黑激素等。自我管理、間歇性禁食和重複經顱磁刺激也有助於減緩認知衰退。本文探討了糖尿病與認知障礙的關聯及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GLP-1 受體激動劑主要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但現在也顯示出對其他疾病的潛力,包括高血壓、非酒精性肝病、憂鬱症及阿茲海默症。研究顯示,這些激動劑在阿茲海默症的治療上可能有效,並有動物實驗和部分臨床試驗的支持。對於其作用機制的理解,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及糖尿病的關聯有關。本文回顧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強調了動物和臨床研究的進展,並指導未來的研究方向。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由腸道L細胞產生的重要荷爾蒙,對血糖調節至關重要。研究人員開發的GLP-1受體激動劑(GLP-1 RAs)模仿GLP-1的效果,並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上更為有效。這些藥物透過激活cAMP、PI3K和MAPK等途徑,增強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並促進β細胞生長,改善血糖控制。臨床證據顯示,GLP-1 RAs能降低糖尿病患者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示其在治療上的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克服實際應用的挑戰。 PubMed DOI

糖尿病可能引發中樞神經病變,導致與血管有關的認知功能障礙。雖然這個問題已被認識超過一百年,但仍未受到足夠重視。最新研究指出,腦部的胰島素抗性和信號傳導受損是糖尿病患者認知衰退的主要原因。適度運動能改善腦部的胰島素抗性及認知功能。此外,鼻用胰島素、GLP-1 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在提升認知能力方面也顯示出良好效果。對於醫療提供者來說,提升對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認識並促進早期檢測非常重要。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糖尿病藥物對癡呆及認知衰退風險的影響,系統性回顧了42項研究。結果顯示,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能顯著降低癡呆風險,噻唑烷二酮也有保護效果。相對而言,二甲雙胍、磺脲類、DPP-4抑制劑及胰島素的效果則不一致。未來研究需考慮劑量及病情等因素,以進一步了解這些藥物的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