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腎動脈血管成形術在小兒腎血管性高血壓(RVH)治療中的效果,並強調手術前影像檢查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2014年7月至2023年5月在一家三級兒童醫院的74名患者資料。結果顯示,57.1%的患者經治療後達到治癒,42.9%有改善。研究指出,腎動脈造影與其他影像檢查結果可能不一致,且主要併發症率為8.9%。因此,對於懷疑RVH的患者,進行腎動脈造影是必要的。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ARAS是腎動脈狹窄的一種,可能導致腎臟問題。治療方法效果有爭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幫助評估腎功能。需要更多研究以改善患者預後。 PubMed DOI

腎動脈狹窄可能導致高血壓、腎臟病和心臟問題。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對改善病情有幫助,特別是對血壓、腎臟功能和心臟健康。多學科團隊的評估有助於找出哪些患者最適合手術治療。考慮這些因素可以提升手術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超聲引導下的血管成形術對ESRD患者的VVRS有效。靠近靜脈吻合點的VVRS患者效果較佳,通暢率隨時間下降。透析時間和VVRS類型影響通暢率。總結來說,ESRD患者接受PTA處理特定VVRS部位的長期效果令人滿意。 PubMed DOI

移植腎動脈狹窄症(TRAS)被認為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若及早處理預後良好。本研究比較了92名TRAS患者與對照組的中期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主要發現包括:TRAS組的隨訪時間約43.6個月,糖尿病腎病和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較高,移植物損失顯著多於對照組。雖然兩組的死亡率相似,但TRAS組在移植後第四年的移植物功能顯著較差。總體而言,TRAS患者的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低於無TRAS患者。 PubMed DOI

後尿道瓣膜是男性嬰兒下尿路阻塞的主要原因,發生率約每4000名活產中有1名。研究分析了1991至2021年間727名後尿道瓣膜兒童的長期腎臟結果,發現32%的兒童經歷重大不良腎事件(MAKE),而一般人群僅1%。這些兒童面臨更高的死亡、慢性腎病及腎臟替代療法風險。儘管前五年內風險有所下降,但超過30年後仍顯著升高,顯示後尿道瓣膜兒童在一生中有較高的不良腎臟結果風險。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腎臟移植後的移植腎動脈狹窄(TRAS)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結果,分析了2010至2019年間72名TRAS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從移植到TRAS診斷的中位時間為5.25個月,主要治療方法為氣球擴張加支架植入。隨訪27個月後,主要通暢率在不同時間點均表現良好,且接合部位狹窄的患者通暢率更佳。整體而言,TRAS的血管內治療在短期內有效改善腎功能和高血壓。 PubMed DOI

先前的研究顯示,腎動脈支架置入對腎功能並無明顯好處,特別是對於因雙側狹窄而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本報告分享四個案例,這些患者因雙側動脈硬化性狹窄而腎功能顯著下降,經過經皮腎動脈成形術(PTRA)後,腎功能得到改善,且未造成不可逆損傷。 我們分析了這些案例的臨床特徵,發現PTRA的有效性可能與雙側腎動脈狹窄超過90%、血漿腎素活性升高、eGFR低於15 mL/min/1.73 m²及快速下降超過50 mL/min/1.73 m²等因素有關。因此,對於符合這些特徵的患者,應考慮PTRA作為治療選擇,以保護腎功能並減少透析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重症兒童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重症監護病房(PICU)入院11年後的長期影響,特別是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HTN)的盛行率。研究發現,11年後有16%的兒童出現CKD或HTN,較6年時的28%有所下降,但改善不顯著。雖然腎小管過濾率(eGFR)下降,血壓則改善,AKI與CKD的關聯仍然存在。這顯示,儘管健康狀況有所改善,AKI的影響在兒童重症病後十年仍需重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參數磁共振成像(MRI)在評估腎動脈狹窄(RAS)患者腎功能的效果。研究對象為62名患者,使用3.0 T的Philips Ingenia CX MRI機器,並採用多種掃描技術。結果顯示,MRI在識別單側腎功能障礙方面具顯著效能,特別是平均腎動脈血流的靈敏度高達0.93,AUC為0.864。結合皮質腎血流和T1值的診斷效能最佳,AUC達0.92。總之,多參數MRI對於檢測RAS患者的腎功能障礙具有潛力,能改善診斷與預後。 PubMed DOI

腎動脈狹窄(RAS)會減少腎臟血流,啟動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可能導致高血壓及心臟問題。對於腎血管性高血壓(RVH)的管理可用藥物或血管重建,包括腎動脈支架植入(RAS)。雖然支架植入曾是主要治療,但研究顯示藥物治療與支架植入效果相似,部分患者在支架植入後血壓改善。綜述提到HERCULES和ASPIRE-2試驗的結果,強調支架植入對特定患者有益,但選擇標準仍需討論,未來研究應針對高風險患者以評估長期效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