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高級別的神經內分泌癌,發病率在美國約為每10萬人4.7例,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僅12%到30%。主要風險因素是吸煙,95%的患者有吸煙史。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等,但約60%的患者在診斷時無症狀。小細胞肺癌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治療方式不同。局限期可透過手術或化療治療,生存期可達55.9個月;廣泛期則以化療為主,生存期約12到13個月,復發率高。早期檢測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睪丸癌是美國15至40歲男性中最常見的腫瘤,每年約有10,000個新病例。大多數為生殖細胞腫瘤,主要分為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腫瘤。診斷平均年齡為33歲,風險因素包括隱睪症、家族史及不孕等。最常見症狀是無痛的睪丸腫塊。診斷需透過病史、身體檢查及超音波等,早期介入對預後至關重要。治療方式依據腫瘤類型及分期,通常需多學科合作,並考慮長期影響。及時診斷和適當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三種抗糖尿病藥物對2型糖尿病肺癌患者的影響,涵蓋了GLP-1RA、DPP-4I和SGLT-2I。結果顯示,SGLT-2I與GLP-1RA聯合治療的患者預後最佳,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相對而言,DPP-4I單藥治療效果不佳,但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時,可能轉變為腫瘤抑制劑。研究強調雙重療法對改善預後的重要性,並呼籲進一步探討其生物機制。 PubMed DOI

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非皮膚癌,2024年預計將有299,010個新病例和35,250人死亡。全球男性中,前列腺癌為第二常見癌症,2022年新病例達1,466,680例。大多數為腺癌,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7歲,遺傳因素影響風險超過50%。高風險患者可選擇放射治療或根治性切除,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可能轉移。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透過雄激素剝奪療法管理,並可搭配新型藥物以提高生存率。 PubMed DOI

胰臟癌是一種侵襲性極高的疾病,預後不佳,平均存活期約4個月,5年存活率僅13%。有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或高風險的管內乳頭狀黏液瘤患者應定期監測,因為他們罹患此病的風險較高。治療主要是化療和外科手術,但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不多。多藥化療已證實能提高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預測到2030年,胰臟癌可能成為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亟需新療法。 PubMed DOI

Zongertinib 是新型口服 HER2 標靶藥,針對 HER2 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期臨床試驗顯示,tyrosine kinase domain 突變患者有 71% 反應率,反應可維持約 14 個月,PFS 約 12 個月。即使曾用過抗體藥物複合體,反應率也有 48%。副作用不多,安全性佳,療效值得期待。 PubMed DOI

胃癌在全球很常見,亞洲、南美和東歐特別多,近年50歲以下也有增加。主要危險因子有幽門螺旋桿菌、飲食、肥胖、抽菸和遺傳。早期發現很重要,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現在也有微創和免疫治療。未來會強調精準醫療、早期篩檢和多專科合作,提升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睪丸癌多發生在15到44歲男性,是這年齡層最常見的癌症,95%屬於生殖細胞腫瘤。本文整理了流行病學、症狀、治療、追蹤及未來發展,並針對不同期別與類型的治療策略及復發治療做詳細說明,提供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最新的照護指引。 PubMed DOI

第三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816顯示,針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前用nivolumab合併化療,5年存活率明顯高於單純化療(65.4%比55.0%),且在多數亞組都有效,特別是病理完全緩解或清除循環腫瘤DNA者。安全性也沒新疑慮。 PubMed DOI

最新三期臨床試驗顯示,tarlatamab用於鉑類治療後仍惡化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明顯優於傳統化療(13.6個月比8.3個月),且無惡化存活期更長、副作用較少,也能改善癌症相關症狀,治療效果相當有希望。 PubMed DOI

這項三期臨床試驗發現,對於初期治療後病情穩定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lurbinectedin合併atezolizumab作為維持治療,能明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活期,效果優於單用atezolizumab,但血液副作用較多。這組合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