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比較了脈衝場消融(PFA)和冷球囊消融在治療有症狀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效果。210名患者參加隨機試驗,並安裝可植入心臟監測器以追蹤心律。結果顯示,PFA組有37.1%的患者復發,而冷消融組則有50.7%復發,顯示PFA的效果不僅不劣於冷消融,甚至更佳(P=0.046)。兩組的安全性相似,併發症也很少。總體來看,PFA是冷球囊消融的有效替代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個研究探討了SGLT2i對T2DM患者在接受導管消融後對AF復發的影響。總共有五個研究,結果顯示使用SGLT2i相較於其他糖尿病藥物,能降低AF復發的風險。總結來說,SGLT2i可能有助於改善接受導管消融的T2DM患者的療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房顫動(AF)導管消融手術後復發的影響。研究發現,614名患者中,術後接受SGLT2i的患者AF復發率為19.4%,顯著低於未接受者的35.7%。使用Cox回歸模型分析後,SGLT2i治療被確認為降低復發率的獨立預測因子,無論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心臟衰竭,顯示其在AF消融後管理中的潛在益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衰竭患者在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手術後的影響,這些患者並無第二型糖尿病。共招募102名持續性AF且NT-proBNP水平升高的患者,分為接受SGLT2i治療和未接受的兩組。結果顯示,接受SGLT2i的患者左心房壓顯著較低,且手術後NT-proBNP水平也較低,心律不整復發率明顯較低。總結來說,SGLT2i治療有助於改善心衰竭患者的手術結果。 PubMed DOI

心房纖維化是心房心肌病的重要特徵,對心房顫動(AF)的發展影響深遠。其機制複雜,涉及成纖維細胞活化、氧化壓力、炎症等多種因素。纖維化的類型因病人特徵而異,這使得治療策略更具挑戰性。儘管影像技術進步,準確測量纖維化仍困難。新療法如抗纖維化藥物及心臟代謝藥物正在研究中,創新療法也顯示潛力。未來研究需聚焦於病人特徵、影像技術與分子標記的結合,並評估抗纖維化治療的有效性。 PubMed DOI

Abelacimab是一種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能有效抑制第XI因子的活化,對於血液凝固至關重要。臨床試驗比較了abelacimab與口服抗凝劑rivaroxaban在中高風險中風的心房顫動患者中的安全性與療效。結果顯示,abelacimab顯著降低了出血事件,且在3個月後,游離第XI因子水平顯著下降。與rivaroxaban相比,abelacimab的重大或臨床相關非重大出血發生率明顯較低,顯示出其在降低出血風險方面的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基於胱蛋白酶C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cys)與肌酸酐的腎小管過濾率(eGFRcr)之比,對心房顫動(AF)消融後復發風險的影響。研究涵蓋989名參與者,隨訪中位數28個月,313人經歷AF復發。結果顯示,eGFR比率與AF復發風險呈U型關聯,無論是低或高比率均增加復發風險,特別在男性中更明顯。研究建議監測eGFR比率對預測AF復發風險非常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臟衰竭伴隨減少射血分數(HFrEF)患者在冷球囊消融後心房顫動(AF)復發的影響。研究發現,SGLT2i使用者的AF復發率顯著低於非使用者,且無復發生存率較高。此外,SGLT2i使用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臟衰竭住院次數也較少。結論指出,SGLT2i在AF管理中顯示出輔助療法的潛力,建議進一步進行前瞻性研究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超音波引導的臂叢神經阻滯(BPB)與局部麻醉(LA)在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治療動靜脈瘻管(AVF)患者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涵蓋218名患者,結果顯示BPB組的疼痛程度顯著較低(2.4對5.1),且12個月的主要通暢率較高(58.3%對40.0%)。BPB還有較低的血栓形成率(10.0%對28.3%),並被認為是減少術中疼痛的獨立因素。總體而言,BPB在減輕疼痛和改善PTA長期結果方面優於LA。 PubMed DOI

心房顫動(AF)在心衰竭(HF)患者中很常見,雖然導管消融有效,但AF仍可能復發。研究顯示,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的HF患者,AF復發率顯著低於未使用者(20.0%對38.5%)。多變量分析顯示,SGLT2i與降低復發風險有關(風險比:0.38)。此外,SGLT2i組的復發率也低於心房頻脈/顫動的復發率。這表明SGLT2i可能對接受AF消融的HF患者有益,能有效降低心房心律失常的復發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4因子凝血酶原複合物濃縮液(PCC)與冷凍血漿在心臟手術中對於凝血異常出血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在美加12家醫院進行,涉及420名患者,隨機分配接受PCC或冷凍血漿。結果顯示,PCC的止血效果更佳,77.9%的患者達到止血,而冷凍血漿組為60.4%。此外,PCC組的輸血需求較少,且嚴重不良事件及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也較低。總體而言,PCC在止血療效與安全性上優於冷凍血漿。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5523297。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