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多國的200多萬名參與者,探討經典心血管風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終生風險和死亡率的影響。主要發現顯示,若同時存在五個風險因素,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為24%,男性則為38%。沒有這些風險因素的人,女性可多活13.3年且無心血管疾病,男性則可多活10.6年。改善高血壓或戒煙在中年時期能顯著增加無心血管疾病的生命年數。總之,50歲時避免所有風險因素可延長壽命超過十年,強調管理這些風險因素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的分期對死亡風險的影響,分析了1999至2018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50,678名成人數據。結果顯示,隨著CKM階段的提高,心血管死亡風險逐漸增加,階段4的風險明顯高於階段0,差異達9.6%。此外,生存時間也顯示出明顯差異,強調了CKM分期在臨床風險評估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美國的壽命下降、肥胖率上升,以及心臟病和中風的持續問題,凸顯了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非遺傳風險因素對預防和管理心臟病至關重要。這些因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吸煙、過量飲酒、慢性壓力、睡眠質量差和糖尿病。最近FDA批准的tirzepatide藥物可幫助減重,並可能降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對改善公共健康有重要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至2021年間腎功能障礙(KD)相關心血管疾病(CVD)的全球趨勢,並預測到2050年的情況。研究發現,KD相關的CVD死亡人數從130萬增至超過200萬,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也上升至4160萬。儘管絕對數字增加,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卻有所下降,顯示改善的趨勢。男性和低社會人口指數(SDI)地區的負擔較重,未來預測顯示全球負擔將持續下降,但男性仍面臨較大挑戰,強調針對性醫療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顯示代謝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密切關聯,對公共健康造成挑戰。本研究分析了CKM的主要成分,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量化其全球影響。結果顯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主要負擔來源,特別在中等社會人口指數地區。從1990到2021年,CKM的負擔因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而增加,預測到2046年,相關負擔將持續上升,顯示出針對性干預的迫切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中國45歲以上人群的內臟脂肪指數(CVAI)對新發高血壓(NOH)風險的長期影響。研究分析了2,836名參與者的數據,發現累積CVAI、內臟脂肪指數(VAI)和脂質積累產品(LAP)較高者,NOH風險顯著增加。調整後的賠率比顯示,CVAI的預測能力最強。研究建議,定期監測CVAI變化可幫助識別中老年高風險NOH個體。 PubMed DOI

PREVENT 方程式是預測年輕人心血管風險的新工具,但10年風險評估下,常常低估真正高風險的年輕人。不過,若用30年風險評估,大部分高風險族群都能被找出來。這代表 PREVENT 長期預測較有幫助,能更早發現需要預防的人。 PubMed DOI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兩者有許多共同危險因子,如慢性發炎、肥胖和代謝異常。部分癌症(如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和心血管疾病關聯密切。健康生活型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酒)可降低風險。部分心臟藥物(如statin、aspirin、metformin)也可能有助預防癌症。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聯及藥物效益。 PubMed DOI

多條動脈阻塞會大幅提高心肌梗塞、中風和死亡風險。這類患者要特別注意:戒菸、規律運動、LDL 降到 40 以下、血壓控制在 120 以內。糖尿病患者建議用 SGLT2 抑制劑或 GLP-1 受體促效劑。有肥胖和多血管疾病者,即使沒糖尿病,也建議用 GLP-1 RAs。全面管理危險因子對健康很重要。 PubMed DOI

這項針對超過380萬名20-39歲年輕人的研究發現,擁有較多理想心血管健康條件(如正常血壓、體重、膽固醇、不吸菸、規律運動、血糖控制),能大幅降低未來12年罹患心臟或腎臟疾病的風險。若能持續維持或提升健康分數,保護效果更明顯。研究也提醒,年輕時就要重視心血管健康。(飲食未納入評分) PubMed DOI

這份20年回顧性研究分析405位法布瑞氏症患者,發現近半數曾有嚴重心血管、腎臟或腦部併發症。預後較差與年紀較大才診斷、疾病嚴重、特定基因變異(尤其男性)有關。高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常見,但現代藥物使用率偏低。強調早期診斷、完整評估及個人化治療很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