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臟捐贈者評估指數(KDPI)是評估已故捐贈者腎臟移植預後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針對韓國的KDPI進行優化,以更有效識別適合擴大標準捐贈者(ECD)腎臟移植的候選人,特別是在等待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研究開發了兩個預測模型,並發現K-KDPI在預測移植結果上優於美國KDPI。年齡40歲以上、無糖尿病且具陰性面板反應抗體的候選人,接受ECD DDKT的死亡風險顯著低於其他選擇,顯示他們適合接受ECD腎臟移植。這些結果有助於改善韓國的腎臟移植評估與利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活體腎臟捐贈者中,非指數化與身體表面積(BSA)指數化的腎小管過濾率(mGFR)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與捐贈後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的關聯。研究發現,大多數捐贈者的mGFR值高於年齡基準,但有11%的捐贈者在兩者之間出現不一致,且這些不一致者的年齡和BMI較高。捐贈後一年,一致者的eGFR較高,而不一致者有更高的持續低eGFR風險,顯示選擇mGFR指數化方式對捐贈者的健康結果有重要影響。 PubMed DOI

本研究旨在利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開發一個更有效的風險分層工具,以改善英國活體捐贈腎臟移植的選擇過程。我們分析了2007至2022年間的12,661例術前數據,並測試了四個機器學習模型。結果顯示,XGBoost模型在移植物存活率的預測上表現最佳,顯示出良好的預測能力。這種基於AI的模型有潛力改善捐贈者與受贈者的配對,並提升腎臟配對交換計畫的成效,展現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小型兒童捐贈者的雙腎移植(DKT)結果,特別是捐贈者與受贈者體重不匹配的影響。研究涵蓋2012至2022年間的40名受贈者,根據體重比率分為低不匹配(BWLM)和高不匹配(BWHM)兩組。結果顯示,整體存活率高達97.4%,但BWHM組的移植存活率顯著較低(70%對比BWLM的96.7%),且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總結來說,減少體重不匹配對提升移植存活率及降低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腎臟交換計畫(KEPs)讓活體捐贈者的腎臟移植成為可能,特別是對於不相容的病人。研究分析了2004至2021年間荷蘭的KEP與非KEP移植結果,發現兩者的十年移植物存活率相似(KEP為91.6%,非KEP為91.9%)。雖然KEP病人的五年排斥率和存活率較低,但調整後差異不顯著。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捐贈者年齡、再移植、透析年限等。研究建議更廣泛推行KEP,並在尚未設立的地區建立此計畫,以改善病人結果。 PubMed DOI

腎臟交換計畫(KEPs)顯著提升了活體捐贈腎臟移植(LDKT)的效果,但對捐贈者術後的生活品質影響仍不明。本研究比較724名捐贈者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發現捐贈後的心理與生理指標在短期內會暫時下降,但兩個月內會恢復到捐贈前的水平。KEP捐贈者在捐贈後一年報告的生活品質指數高於非KEP捐贈者。總體來看,參加KEPs不會對捐贈者的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支持KEPs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南韓活體腎臟捐贈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和經濟挑戰。研究期間為2020年6月至11月,涵蓋兩家醫院的捐贈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捐贈者出於利他主義,但對健康問題有顯著擔憂。捐贈後,許多人感到健康和生活品質下降,憂鬱症狀增加。此外,34.2%的捐贈者面臨經濟和社會變化,因手術費用和保險限制而感到財務壓力。這強調了理解捐贈者挑戰的重要性,以確保他們的福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檢驗了一個荷蘭的兒童腎臟移植預測模型,並評估其在德國和法國的適用性。分析了3,266例移植,結果顯示荷蘭模型在原始背景下表現良好,但在其他國家的表現顯著下降。研究者還創建了國際預測模型,但效果不佳。相對而言,針對各國調整的荷蘭模型表現較好,顯示出不同國家的臨床實踐差異。因此,建議使用國家特定模型來優化兒童腎臟移植的捐贈者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社會健康決定因素(SDOH)如何影響活體捐贈腎臟移植(LDKT)與死者捐贈腎臟移植(DDKT)的可及性。研究分析了2020年和2022年成人腎臟接受者的數據,發現個人收入和社區收入對LDKT的機率有顯著影響。結果顯示,收入越高,接受LDKT的機率越大,且社區的中位家庭收入也會影響可及性。這強調了解決SDOH對改善腎臟移植公平性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變常會惡化到末期腎臟病,腎臟移植是最佳治療。糖尿病患者若同時做胰臟和腎臟移植,可同時改善糖尿病和腎衰竭,但手術風險較高。糖尿病移植者併發症、死亡率都比非糖尿病者高,心臟問題是主要死因。移植後新發糖尿病也要注意,和年齡、肥胖、家族史等有關。降血糖藥物安全性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開發了KSGN分數,能預測韓國70歲以上患者開始血液透析後6個月內的死亡風險。分析1,751位患者資料,發現高齡、特定腎病、癌症史、白蛋白低、沒治療高血壓及血管通路未準備好是主要風險因子。KSGN分數預測準確度優於現有模型,未來可協助醫師為年長患者做更合適的透析治療決策。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