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透析年限與血液透析患者肌肉萎縮症的關聯。研究利用SARC-HD數據,根據EWGSOP2標準評估肌肉萎縮症,重點在握力和小腿圍度。983名患者中,中位透析年限為33個月,短期透析患者的肌肉萎縮症比例較高。雖然整體未見顯著關聯,但在排除某些患者後,最短和最長透析年限組別顯示風險增加。研究建議透析時間過短或過長可能與肌肉萎縮症風險相關,未來需探討透析前護理及不同方案的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液透析患者中維生素D水平與肌少症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較低的血清25(OH)D水平與肌少症有關,且與傳統風險因素無關。缺乏維生素D的患者患上肌少症的風險較高。監測25(OH)D水平可能有助於識別這個族群中有肌少症風險的患者。 PubMed DOI

在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敗血症誘發急性腎損傷危重病患中,肌少症與較高的死亡率和較低的透析康復率有關。一項對618名患者的研究發現,肌少症可預測28天死亡率,並與透析康復延遲有關。使用CT掃描評估肌少症可以幫助醫生預測這些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在日本進行的研究探討了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接受治療時間長短與其脆弱程度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接受透析治療超過30年的病人,相較於接受較短時間透析治療的病人,更容易出現脆弱症狀並且需要臥床休息。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尤其是超過30年的病人,顯示出較高的身體衰退和脆弱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血液透析患者的殘餘利尿和肌肉消耗症之間的關係。根據患者的尿量分類,並使用DEXA測量肌肉量。無尿患者更容易患上肌肉消耗症並且功能表現較差。性別也是肌肉消耗症風險的一個因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缺乏殘餘利尿與更高的肌肉消耗症風險和功能表現下降有關。 PubMed DOI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常面臨脆弱問題,肌肉減少導致功能下降。研究指出,脆弱影響存活率,高SPPB分數與低死亡風險相關,尤其是平衡測試。年紀大、手握力低、蛋白攝取不足與低SPPB分數和平衡問題有關。對透析患者進行脆弱篩檢,特別是SPPB平衡測試,有助於獲得更好結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減少症的預測模型存在異質性和偏誤風險,並指出模型表現受診斷標準和研究設計影響。歐洲標準模型優於亞洲標準,開發組也優於驗證組。研究呼籲改進預測模型以符合全球不同MHD患者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359名接受腹膜透析(PD)患者中,脂肪量與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及骨肌少症的關係。結果顯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和骨肌少症的盛行率分別為25%、32%和15%。研究發現,60%的骨質疏鬆患者同時有肌少症,且年齡較大,瘦體組織指數(LTI)和肢體骨骼肌(ASM)較低。低脂肪組織指數(FTI)被認為是這些病症的重要預測因子,強調在PD患者中維持適當脂肪量的重要性,以降低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的風險。 PubMed DOI

肌肉減少症是指骨骼肌質量、力量和身體表現的喪失,特別在老年人中常見,會增加虛弱、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在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中,營養不良、缺乏運動、炎症等因素會加重此情況。有效處理肌肉減少症對提升生活品質及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本文探討CKD中肌肉減少症的診斷、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及治療策略,包括運動和營養介入等,強調及早發現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本研究比較了歐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組(EWGSOP)版本1和版本2的肌少症標準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可靠性。研究分析了124名成人透析患者,發現根據EWGSOP 1標準,肌少症的盛行率為25.8%,而版本2則為12.9%。兩者的協議程度中等(κ = 0.597; p<0.001),87.1%的患者在兩標準下的分類結果相似。EWGSOP 1標準下,肌少症患者的糖尿病和血清鐵水平顯著較高,但在版本2中未見此關聯。總體而言,EWGSOP 1標準的診斷頻率較高,且與某些臨床參數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Puerta de Hierro大學醫院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中,肌肉減少症的風險。研究顯示,42.1%的患者有肌肉減少症風險,且這些患者通常年齡較大、合併症多、營養狀況差。超聲測量股直肌厚度能有效預測肌肉減少症風險,且與磷和C反應蛋白水平有關聯。研究建議使用超聲作為評估工具,以便早期識別和介入肌肉減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