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缺鐵症是全球數十億人面臨的健康問題,美國也不例外。約20億人有絕對性缺鐵,12億人有缺鐵性貧血,其中美國有1000萬人受影響。症狀包括疲勞、易怒,甚至心臟衰竭,且因年齡和健康狀況而異。常見原因有出血、鐵吸收不良、飲食不足及懷孕,孕婦特別容易缺鐵。建議有貧血或相關症狀的人進行檢測,治療通常以口服鐵補充劑為主,靜脈注射則用於特殊情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CKD)的兒童常有貧血問題,口服鐵劑是首選治療。一項研究發現,部分兒童在接受鐵劑治療後貧血有改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效。貧血嚴重程度和起始時的鹼性磷酸酶水平影響治療效果。約30%的兒童對口服鐵劑治療無反應,需要更多研究改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口服鐵補充療法在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中與末期腎臟疾病無關,但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對於有貧血的患者,口服鐵補充療法可降低死亡率;但對於沒有貧血、缺鐵或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效果不大。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釐清在這些特定患者群中口服鐵補充療法的風險與益虧比。 PubMed DOI

鐵在身體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細胞運作、能量產生和氧氣運輸中至關重要。在慢性腎臟疾病(CKD)中,鐵缺乏會導致貧血,也可能引發發炎。但高鐵水平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ferroptosis等問題,進而影響腎臟和心血管健康。因此,了解CKD中的鐵代謝對於細胞功能、腎臟健康和心血管系統至關重要,不僅僅是貧血問題。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貧血和缺鐵是全球重要的健康問題,對全球各地的人都有影響。懷孕時,CKD和缺鐵性貧血可能對媽媽和寶寶造成負面影響。但缺鐵性貧血對CKD患孕婦的影響尚不明確,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患有CKD的孕婦中缺鐵和貧血的情況、原因和治療方法。本文討論了這方面的知識缺口,並提出了解決CKD患孕婦貧血問題的研究重點。 PubMed DOI

懷孕期間缺鐵是一個重要議題,根據1999年至2006年的數據,缺鐵的盛行率約18%,且隨著孕期增加而上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對無症狀孕婦進行缺鐵及缺鐵性貧血的篩檢和補充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目前證據不足以確定這些措施對母嬰健康的實際益處或風險。因此,他們發出「I聲明」,強調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這些干預措施的影響。 PubMed DOI

在2015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現懷孕期間常規篩檢和補充鐵質以防缺鐵性貧血的證據不足。為了更新評估,研究納入17項試驗,涉及24,023名參與者,重點在母體鐵質補充。結果顯示,補充鐵質能顯著降低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但對其他健康結果如妊娠糖尿病、剖腹產等並無顯著影響。主要不良反應為暫時性腸胃不適。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鐵質狀態與健康結果的關聯。 PubMed DOI

移植後貧血是腎臟移植患者常見但被忽視的問題,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近期一項全國多中心研究分析了297名移植後貧血患者的數據,發現許多患者未接受必要的鐵劑補充,且ESAs治療的反應不佳。研究指出,缺鐵、早期貧血及腎小管過濾率等因素影響ESAs抗藥性,且血紅素目標設定過高。這強調了改善貧血管理策略及遵循指導方針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護理品質。 PubMed DOI

非貧血性缺鐵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很常見,但早期常被忽視。一項多中心試驗探討靜脈注射鐵劑對缺鐵但無貧血的CKD患者的影響,並進行質性研究了解患者的經驗及心理社會影響。研究訪談了23位參與者,發現他們普遍感受到疲憊、生活限制及情緒波動。雖然參與者認為運動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但治療效果差異不大。研究建議需加強溝通與支持,以改善CKD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是一個全球性健康問題,特別影響老年人。鐵缺乏(ID)在HF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因慢性炎症而加重,對病情有負面影響。這篇綜述探討了炎症、ID與老年HF患者的關係,並識別治療上的空白。研究發現,慢性炎症導致功能性ID,現有診斷方法常誤判。靜脈鐵療法對某些HF患者有益,但對HFpEF患者的證據仍不足。新療法如SGLT2抑制劑顯示潛力。未來需改進診斷標準並探索個性化治療。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和慢性腎臟病(CKD)常同時出現,形成心腎綜合症(CRS),可能引發貧血,進一步惡化病情,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管理CRS中的貧血具挑戰性,因為缺乏統一指導,且受多種因素影響。雖然SGLT2抑制劑和靜脈注射鐵劑有助於改善病情,但促紅血球生成劑的效果尚不明確。治療應針對HF、CKD及貧血,建議糾正缺鐵並考慮使用促紅血球生成劑。需要更多研究來優化貧血管理策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