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Puerta de Hierro大學醫院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中,肌肉減少症的風險。研究顯示,42.1%的患者有肌肉減少症風險,且這些患者通常年齡較大、合併症多、營養狀況差。超聲測量股直肌厚度能有效預測肌肉減少症風險,且與磷和C反應蛋白水平有關聯。研究建議使用超聲作為評估工具,以便早期識別和介入肌肉減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旨在評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不良和肌肉消耗症,並探討肌肉超聲波在預測這些狀況中的角色。結果顯示,肌肉超聲波測量,尤其是股直肌,與這些狀況有顯著相關。股直肌橫截面積被確認為血液透析患者肌肉消耗症和營養不良的潛在預測因子。 PubMed DOI

評估肌肉質量對於疾病診斷至關重要。研究發現,股四頭肌厚度和手握力與死亡風險有關,結合使用效果更佳。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超聲波測量可能比生物阻抗譜更準確預測死亡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常見肌肉消耗,評估肌肉品質比數量更重要。影像技術如CT、MRI和超聲波提供更詳細的信息,但成本較高。這些方法在CKD研究中受到關注,可用於評估肌肉品質。 PubMed DOI

在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敗血症誘發急性腎損傷危重病患中,肌少症與較高的死亡率和較低的透析康復率有關。一項對618名患者的研究發現,肌少症可預測28天死亡率,並與透析康復延遲有關。使用CT掃描評估肌少症可以幫助醫生預測這些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血液透析患者的殘餘利尿和肌肉消耗症之間的關係。根據患者的尿量分類,並使用DEXA測量肌肉量。無尿患者更容易患上肌肉消耗症並且功能表現較差。性別也是肌肉消耗症風險的一個因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缺乏殘餘利尿與更高的肌肉消耗症風險和功能表現下降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359名接受腹膜透析(PD)患者中,脂肪量與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及骨肌少症的關係。結果顯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和骨肌少症的盛行率分別為25%、32%和15%。研究發現,60%的骨質疏鬆患者同時有肌少症,且年齡較大,瘦體組織指數(LTI)和肢體骨骼肌(ASM)較低。低脂肪組織指數(FTI)被認為是這些病症的重要預測因子,強調在PD患者中維持適當脂肪量的重要性,以降低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的風險。 PubMed DOI

肌肉減少症在接受腹膜透析(PD)的病人中相當普遍。本研究探討了使用Canaud公式和每週總Kt/V計算的修正肌酸酐指數(MCrI),作為轉換到血液透析(HD)病人肌肉質量的潛在標記。研究涵蓋138名病人,結果顯示PD與HD之間的MCrI計算存在小幅度偏差,且MCrI與肌肉質量有顯著相關性。這些結果在605名新發PD病人中也得到了驗證。總結來說,MCrI是一個簡單可靠的指標,可用於評估PD病人的骨骼肌質量,並可能作為短期預後工具。 PubMed DOI

肌肉減少症對接受腹膜透析(PD)的病人來說非常重要。一項針對198名新接受PD病人的研究顯示,透過生物阻抗光譜法測得的瘦體組織量(LTM)與肌酸酐動力學法確定的無脂肪水腫體重(FEBM)之間有中等相關性,但LTM數值始終高於FEBM,平均差異達13.98公斤。多變量回歸分析指出,LTM和殘餘腎功能是兩者差異的獨立預測因子。12個月後重複測量時,LTM和FEBM的變化無顯著相關性,顯示FEBM在評估PD病人骨骼肌質量上有其局限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腰大肌指標(PMG)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臨床結果的關聯。研究發現,PMG結合腰大肌指數(PMI)和密度(PMD),能更準確預測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對217名接受腹部CT掃描的患者進行分析後,結果顯示低PMG組的5年生存率顯著低於高PMG組(59.2%對94.9%)。調整後,低PMG與全因死亡率(風險比7.65)及新心血管事件(風險比2.98)獨立相關,顯示PMG在風險評估中具重要性。 PubMed DOI

肌肉減少症是指骨骼肌質量、力量和身體表現的喪失,特別在老年人中常見,會增加虛弱、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在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中,營養不良、缺乏運動、炎症等因素會加重此情況。有效處理肌肉減少症對提升生活品質及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本文探討CKD中肌肉減少症的診斷、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及治療策略,包括運動和營養介入等,強調及早發現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