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腹水是肝硬化常見的併發症,通常因門脈高壓引起,分為簡單型和難治型。它的進展顯示肝臟功能惡化。雖然利尿劑常用於治療,但劑量增加可能有副作用。非選擇性β-阻滯劑可預防併發症,但也可能引發血流和腎臟問題。白蛋白輸注效果不一,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則在研究中。對於難治性腹水,常需進行腹腔穿刺,老年患者使用抗凝劑也需謹慎。管理這些情況面臨多重挑戰。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Empagliflozin是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研究顯示在晚期慢性肝病患者中使用安全。十名受試者連續服用四週,80%有不良事件,但整體耐受性良好。研究指出Empagliflozin或許可透過進一步隨機試驗,探討其在肝硬化治療中的潛在益處。 PubMed DOI

腹水是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對生活品質影響大,且會增加醫療資源的使用、住院次數及死亡率。雖然迴圈利尿劑和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常用來緩解症狀,但對生存率的影響仍不明。了解腹水的病理生理學,特別是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角色,對有效管理至關重要。這篇綜述探討了肝硬化腹水的機制、治療限制及新型靶向RAAS藥物的潛在益處。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心臟衰竭伴隨射血分數降低(HFrEF)的治療現狀,特別是最近的指導方針如何改善病人預後。文中提到目前療法的限制及新興治療的潛力,如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抑制劑和sacubitril-valsartan。還檢視了最新的臨床試驗,顯示在利尿劑策略和抗炎治療方面的進展。儘管面臨法規和安全性挑戰,對於提升HFrEF病人預後的努力依然堅定,顯示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 PubMed DOI

一項針對使用dapagliflozin(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治療肝硬化及反覆腹水患者的初步研究中,40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dapagliflozin加標準治療或安慰劑加標準治療。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組在腹水控制上優於安慰劑組,但在尿量、疾病嚴重程度及生存率上無顯著差異。此外,dapagliflozin組的急性腎損傷和感染發生率顯著較高。總結來說,雖然dapagliflozin在腹水控制上有效,但伴隨著更高的風險。 PubMed DOI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與肥胖和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除了傳統的生活方式改變,新的療法如法尼醇X受體(FXR)激動劑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激動劑等,顯示出潛力。雖然已有進展,但因疾病複雜性和患者差異,藥物開發仍面臨挑戰。未來應重視個人化醫療、非侵入性診斷及微生物組調節等方向,並強調多學科合作以改善NASH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dapagliflozin在糖尿病合併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並與胰島素治療進行比較。300名患者中,100人接受胰島素,200人接受dapagliflozin,劑量依Child-Pugh分類調整。主要發現顯示,dapagliflozin組在體重、BMI和空腹血糖上有顯著下降,且低血糖及其他併發症發生率較胰島素組低。相對而言,dapagliflozin組的排尿和頭暈較頻繁,但改善了腹水情況,減少了利尿劑需求。總體來看,dapagliflozin對肝硬化患者的糖尿病管理安全有效,優於胰島素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肝硬化及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靜脈注射呋塞米(furosemide)與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聯合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分析26名HRS-1患者,結果顯示,使用去甲腎上腺素後,尿量從358 ml/d增至850 ml/d,加入呋塞米後更達2072 ml/d,顯著改善。73%的患者血清肌酸酐(sCr)水平穩定或改善。研究結論指出,在有效管理HRS-1並提升平均動脈壓(MAP)後,靜脈注射呋塞米可安全增強利尿效果,且不影響腎臟恢復。 PubMed DOI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SLD)是一種與代謝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的進行性肝臟疾病,可能導致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急需新療法改善病人預後。目前研究集中在開發新藥和重新利用抗糖尿病及抗肥胖藥物,這些藥物正在臨床試驗中。有效的治療需改善肝纖維化,減少炎症和脂肪變性。本文評估這些藥物在MASLD患者中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特別是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潛力。 PubMed DOI

SGLT2抑制劑除了治療糖尿病,對肝硬化合併腹水的病人也可能有幫助,能減少腹水、延緩病情惡化,尤其對難治型腹水效果較佳。不過,還是有血壓不穩、腎功能惡化、電解質失衡和感染等風險,需更多長期研究確認安全性與效果。 PubMed DOI

在急性心衰竭合併腎功能異常時,利尿劑抗藥性的定義不一,實際發生率比想像中低。各種治療方式都能有效去除體液壓力,對腎功能指標影響通常很小。腎功能異常不代表會對治療沒效,治療重點應放在確實去除體液壓力,不用太擔心腎功能短暫的輕微變化。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