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171,068名短暫性缺血發作(TIA)或輕微中風患者的數據,探討他們在10年內的中風風險。結果顯示,第一年的中風率為每100人年5.94次,隨後逐年下降,5年累積中風率為12.5%,10年則達19.8%。研究發現北美和亞洲的中風率高於歐洲,且專注於TIA患者的研究中風率較低。這強調了有TIA或輕微中風病史的患者仍需加強長期預防措施。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針對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的統合分析,主要比較減少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至單一使用ticagrelor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ticagrelor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發生率為2.8%,低於DAPT的3.2%,顯示非劣性。此外,ticagrelor顯著降低重大出血風險至0.9%,並且全因死亡率也較低。研究還發現,ticagrelor對女性及ACS患者可能有額外益處。總體而言,短期DAPT後轉用ticagrelor不會增加缺血風險,且能降低出血風險,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探討糖尿病患者抗糖尿病治療對缺血性中風的預防效果。研究顯示,皮格列酮能顯著降低再發中風風險,而GLP-1RA類藥物(如semaglutide和dulaglutide)也有助於改善血糖控制並降低中風風險。二甲雙胍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其他治療如DPP-4抑制劑和SGLT2抑制劑對中風影響不大。建議進一步研究新型抗糖尿病藥物的預防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風後患者的糖尿病狀態,特別是新型二型糖尿病(DM II)治療的效果,聚焦於GLP-1-RA和SGLT-2抑制劑。研究涵蓋884名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現一年後正常血糖的比例下降12.1%,而前糖尿病和DM II的比例則上升。唯一顯著的風險因素是使用他汀類藥物。研究強調缺血性中風倖存者中前糖尿病和DM II的高盛行率,並呼籲進一步評估GLP-1-RA和SGLT-2抑制劑在這群體中的療效。 PubMed DOI

中風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為第二大死亡原因及第三大殘疾原因。第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風風險顯著增加,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5到3倍。雖然傳統的中風預防方法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但復發性中風的風險仍然偏高,且生活品質較低。近期研究指出,某些抗糖尿病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皮格列酮,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中風風險有潛力。本篇綜述將探討這些療法的有效性。 PubMed DOI

面臨腎衰竭的病人在接受維持性透析時,面臨中風和出血的風險。為了評估現有預測模型的有效性,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納入截至2024年1月12日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有八項研究符合標準,但並未找到專門針對透析病人的中風預測模型,僅有兩項針對出血風險的評分。常用的評分系統在透析人群中表現不佳,顯示目前的預測模型不足,因此亟需開發新的風險評分系統以改善臨床決策。 PubMed DOI

美國約有900到1,000萬成年人曾中風,雖然整體發生率下降,但年輕人改善有限。2024年最新指引針對飲食、GLP-1藥物、血壓、降膽固醇、抗血栓、colchicine及性別風險等七大面向更新,強調生活型態調整結合藥物,提供更個人化的中風預防建議。 PubMed DOI

GLP-1 RAs能同時降低中風和心肌梗塞風險,兩者保護力差不多,但效果會因個人病史和危險因子不同。有中風史的人,中風保護較明顯;有心肌梗塞史的人,對心肌梗塞保護較好。心肌梗塞風險六個月內就會下降,中風則需長期治療才有效。腎臟病、心房顫動、高血壓者,中風保護更明顯;高膽固醇者,心肌梗塞保護較佳。建議依個人狀況調整治療策略。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即使輕微或短暫,也會明顯增加日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腎衰竭或其他腎臟重大問題的風險,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手術史的人更要注意。所有AKI患者都應該在發生後定期追蹤,及早發現和處理腎臟問題。 PubMed DOI

對於已接受PCI並完成DAPT的病人,長期單用P2Y<sub>12</sub>抑制劑(如ticagrelor或clopidogrel)比單用aspirin更能降低心肌梗塞和中風風險,且不會增加重大出血。這是根據五項隨機試驗、逾1.6萬人、約5.5年追蹤的統合分析結果。 PubMed DOI

最新統合分析發現,中風患者(不分類型)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且這種關聯不受年齡、性別或地區影響。研究強調,維持血管健康有助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