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醫療提供者的就診頻率與慢性腎病(CKD)及高血壓兒童的血壓控制之間的關係。分析689名來自CKiD隊列的參與者數據後發現,年度就診3到5次能顯著改善血壓控制,且不受社會人口因素和CKD嚴重程度影響。相對而言,少於3次或超過5次的就診未顯示一致改善。這顯示適當的就診頻率對CKD青少年的血壓管理至關重要,並指出未來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強化血壓控制對CKD患者腎臟結果的影響,整合七個試驗數據。結果顯示,強化血壓控制可降低腎臟風險,但效果因腎功能不同而異。對CKD第4-5期患者有助延緩腎臟替代治療,但對第3期患者效果不確定。對進階CKD患者影響仍不明確,未來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的小朋友常不太聽話吃降壓藥,可能導致血壓控制不好,這研究分析了CKiD研究的資料,看看腎臟病小朋友不聽話吃藥、血壓監測、腎臟功能和心臟狀況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有14%的小朋友承認不太乖,但這似乎跟血壓、腎臟功能或心臟狀況沒有太大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1758名參與者的收縮壓(SBP)目標範圍(TTR)與慢性腎臟疾病(CKD)進展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在首年期間較高的SBP-TTR與在中位數為5.4年的追蹤期間較低的CKD進展風險有關聯。具有較高SBP-TTR的參與者,其腎功能下降的風險降低。 PubMed DOI

在接受透析的兒童中,液體和鹽分過載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一項研究分析了910名透析兒童的2758次觀察,發現55%的高血壓未控制,27%的患者透析前血壓偏高。主要發現包括:年齡和身高標準化的血壓與抗高血壓藥物數量及透析間體重增加有關;隱性高血壓盛行率為24%;51%的患者有左心室肥厚,且透析模式與其進展風險相關。研究建議轉向血液透析濾過並改善貧血及體重管理,可能有助於改善病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愛爾蘭年長成人的慢性腎病(CKD)患者,調查了高血壓的盛行率、認知程度及治療情況。結果顯示,CKD患者的高血壓盛行率高達81.9%,遠高於非CKD患者的59.7%。雖然70.1%的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有病,83.5%正在接受治療,但只有49.3%的人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且僅17.9%收縮壓低於120 mmHg。這顯示CKD患者對高血壓的控制仍然不足,許多人對自己的狀況並不清楚。 PubMed DOI

這項初步試驗探討晚期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患者達成較低血壓目標的安全性與可行性。108名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強化血壓控制組(目標收縮壓低於120 mmHg)和較少強化組。結果顯示,強化組的平均收縮壓為124.7 mmHg,顯著低於較少強化組的138.2 mmHg,且安全性結果無顯著差異。儘管如此,因樣本量小及單中心設計,仍需進一步大型試驗來確認最佳血壓目標及相關風險與益處。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兒童慢性腎病(CKD)的一個重要併發症,會影響疾病進展。本研究分析了378名來自韓國小兒腎臟科的患者,發現30.7%有高血壓,其中16.4%為收縮壓高,22.8%為舒張壓高。研究指出,年齡、性別、左心室質量指數及尿蛋白/肌酐比率等因素與高血壓有關。結論強調,臨床醫生在評估CKD兒童時應考慮這些因素,以改善健康結果。 PubMed DOI

高血壓是慢性腎病(CKD)的主要併發症,可能加速病情惡化。研究針對5至15歲CKD兒童的隱性高血壓進行評估,並比較2014年與2022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動態血壓監測(ABPM)指導方針。研究涵蓋138名兒童,結果顯示2022年隱性高血壓盛行率為29.7%,較2014年增加17.4%。ABPM檢測的高血壓總盛行率達48.5%,上升22.5%。這顯示許多CKD兒童的高血壓未被發現,ABPM能有效識別這些隱性病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重症兒童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重症監護病房(PICU)入院11年後的長期影響,特別是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HTN)的盛行率。研究發現,11年後有16%的兒童出現CKD或HTN,較6年時的28%有所下降,但改善不顯著。雖然腎小管過濾率(eGFR)下降,血壓則改善,AKI與CKD的關聯仍然存在。這顯示,儘管健康狀況有所改善,AKI的影響在兒童重症病後十年仍需重視。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可調整風險因素,但強化血壓控制對腎臟疾病進展的影響仍有爭議。近期中國的大型試驗顯示,雖然強化血壓控制對心血管有益,但對腎臟結果的影響不一。一項綜合分析指出,強化控制可能減少CKD 4-5期患者對腎臟替代療法的需求,但對CKD 3期患者則無效。目前指導方針建議CKD患者的收縮壓目標為120-130 mmHg,但這種策略可能對腎臟健康有潛在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