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32個國家的2100多名兒童和青少年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的表現,發現篩檢和基因檢測的實踐存在顯著差異。主要發現包括:無症狀家庭篩檢的確診率差異大(19%-75%),基因檢測與醫療支出正相關,產前診斷比例逐年上升(14%),且對於無症狀診斷的諮詢需求強烈。文化和法律因素影響篩檢方式,顯示需針對ADPKD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國家罕見腎病登記處(RaDaR)是全球最大的罕見腎病數據庫,分析了25,880名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探討了族裔和社會經濟狀況的潛在偏見,並與英國腎臟登記處(UKRR)進行比較。結果顯示,RaDaR的招募者在族裔和社會貧困方面存在差異,特別是兒童患者中,亞裔比例較高且多數來自貧困地區。雖然未發現系統性偏見,但數據顯示罕見腎病家庭面臨重大經濟和社會挑戰,影響所有族裔。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小兒腎臟科的基因檢測越來越普及,並探討醫師對其臨床應用的看法。針對美國的小兒腎臟科醫師進行的調查顯示,基因諮詢的轉介率高,醫師普遍認同基因檢測對病人照護有正面影響,包括診斷和治療計畫。不過,醫師仍需培訓,以便能有效解釋檢測結果並與家庭溝通。因此,增強基因檢測的教育對小兒腎臟科醫師來說非常重要。 PubMed DOI

囊性腎病是一種包含多種遺傳及非遺傳疾病的病症,特徵是腎臟囊腫的形成,可能在兒童及成人中被發現,甚至在產前就能檢測到。本研究針對70名發現腎囊腫的兒童進行基因分析,結果顯示53名患者有相關基因變異,其中24名在產前已顯示高回聲或囊性腎臟的跡象。這強調了超聲篩檢和基因檢測在早期診斷及臨床管理中的重要性,並需為家庭提供個性化的基因諮詢。 PubMed DOI

這項質性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及醫師在家庭規劃和生殖護理的經驗。研究在荷蘭進行,邀請了31位參與者,包括16位患者和15位醫療專業人員。分析結果顯示六個關鍵主題:需要及時的資訊、理解患者決策因素、改善心理社會指導、提供高風險患者的系統性護理、解決護理公平性問題,以及加強多學科合作。這是首個針對ADPKD生殖護理的質性研究,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和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常導致腎衰竭。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因家庭而異,這對醫療提供者造成挑戰。為了解患者在ADPKD診所的經歷及需求,研究者對18名患者進行了訪談,分析出六個主要主題,包括對未來的無確定感、個性化護理需求、情緒應對挑戰等。參與者對診所的滿意度高,感到被重視,並在就診後更為舒適,顯示專門診所能減少患者的不確定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導致腎衰竭的主要遺傳原因。本研究分析了261個ADPKD家庭的疾病進展及基因變異,特別是PKD1和非PKD1變異。結果顯示,75.8%的家庭有致病變異,其中74.2%為PKD1,23.2%為非PKD1。非PKD1家庭的病情較輕,腎功能下降較慢,但擁有ADPKD-NEK8變異的患者則進展較快。這顯示了不同基因變異對ADPKD病情嚴重程度的影響。 PubMed DOI

Alport 腎病 (AKD) 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影響兒童,具有複雜的遺傳背景和多樣的臨床表現。本研究回顧了2008至2023年間,19歲以下接受基因檢測的患者,發現85名兒童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COL4A3-5基因變異。結果顯示,1.2%進展為腎衰竭,7%有腎外症狀。研究還識別了八個新型變異,強調了遺傳確認和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以促進及早介入和減緩病情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124名患有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第二類的患者進行調查,重點在臨床和影像學特徵。結果顯示,12名患者符合梅約標準,66.7%的病例有腎外參與,但只有2名患者的腎小球過濾率低於60 mL/min/1.73 m²。這些患者的囊性疾病家族史陽性率較高,卻只有8.3%在PKD1基因中發現致病突變。研究指出,非典型ADPKD並不罕見,約10%的患者需進一步評估,顯示基因檢測和MRI的預測局限性。 PubMed DOI

遺傳性腎臟疾病(GKD)在慢性腎臟疾病(CKD)中佔有10%到20%的比例。雖然基因檢測能確認GKD,但因研究不足及人群選擇問題,臨床應用仍有挑戰。研究團隊針對300名參與者進行前瞻性研究,發現33%的家庭有致病變異,使用綜合檢測的診斷率從23%提升至34%。然而,從CKD診斷到基因評估的中位時間長達10.4年,且再需2.9個月才能獲得陽性結果。研究顯示,需縮短這段時間以提升臨床實用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和隱性多囊腎病(ARPKD)是遺傳性疾病,主要特徵包括腎囊腫、高血壓及慢性腎病。雖然ADPKD通常在成人發病,ARPKD則多見於嬰兒或兒童,但兩者可在任何年齡出現。文章探討了這兩種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方法及臨床評估,並強調了護理上的關鍵轉變。雖然目前無法治癒PKD,但研究已發現潛在治療靶點,並在臨床試驗中探索,特別是針對成人的研究,未來也需關注兒童的相關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