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高血壓患者中血漿醛固酮濃度(PAC)與單純腎囊腫(SRC)的關聯,分析了30,135名就診者的資料。結果顯示,PAC每增加5-ng/dL,SRC的風險就增加(OR: 1.20)。PAC較高的四分位數風險逐漸上升,Q3和Q4組的比值比為1.41。限制性立方樣條分析確認了PAC與SRC之間的線性關係。研究建議調節PAC水平可能有助於減少SRC的形成,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立因果關係。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中國8571名受試者中,UA/Cr比值較高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尤其對於沒有糖尿病且BMI ≥ 28 kg/m²的人。研究證實了這種關係的穩定性,並指出UA/Cr比值與高血壓風險呈非線性關係,當比值低於5.0時觀察到閾值效應。總結來說,UA/Cr比值與高血壓盛行率有關。 PubMed DOI

腎囊腫常見但可能影響腎功能,特別是在髓質中。研究指出,患有更多囊腫的患者,未來罹患腎臟問題風險較高。監控這些患者,尤其是在髓質中的,對預防腎臟疾病惡化很重要。 PubMed DOI

對於無法手術的高醛固酮症患者,使用SGLT2-i和螺內酯可提升PRA水平,有助於管理症狀。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轉換至恩帕格列芬後PRA增加,但對此影響及其對螺內酯效果的影響,以及恩帕格列芬是否具有額外的抗醛固酮作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清鈉濃度與白蛋白尿的關聯,白蛋白尿是腎臟損傷的早期指標,也是心血管問題的預測因子。研究分析了47,294名無白蛋白尿的個體,發現血清鈉濃度與白蛋白尿之間呈U型關係:在138-140 mmol/L時風險最低,135-137 mmol/L時風險增加18%,而144-146 mmol/L時風險增加19%。研究未發現血清鈉與血壓的關聯,顯示較高血清鈉可能促進白蛋白尿,而低鈉濃度的風險則需進一步探討。 PubMed DOI

醛固酮和副甲狀腺素(PTH)在身體穩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彼此之間有複雜的相互作用。醛固酮調節鈉和鉀,影響血壓;而PTH則關乎鈣和磷的代謝,影響骨骼健康。鈣磷代謝與血壓之間存在雙向關係,鈣的變化可影響血壓,反之亦然。兩個案例顯示這種關聯:高血壓與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透過手術改善鈣平衡和血壓;慢性腎病病人則需透過飲食和藥物管理磷,減輕高血壓。了解這些關係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血清氯離子水平與心房顫動(AF)之間的關聯。研究納入了2000至2021年間的20,550名CKD患者,並發現血清氯離子水平下降(5.02 mmol/l)與AF風險增加有關,且在中位隨訪350天內,有211名患者發展為AF。此外,較低的氯離子水平也與心臟衰竭、中風及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總結來說,CKD患者中,低血清氯離子水平與多種併發症的高發生率獨立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長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壓患者中,白蛋白校正陰離子間隙(ACAG)與腎功能的關係,分析了1988名來自NHANES數據庫的參與者。研究發現,較高的ACAG與降低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及升高的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ACR)有獨立關聯,且ACAG與這些指標之間存在非線性關係。舒張壓在ACAG與eGFR的關聯中起中介作用,而收縮壓則調節ACAG與ACR的互動。總之,ACAG可能成為預測高血壓患者腎功能下降的可靠生物標記。 PubMed DOI

心腎綜合症(CRS)是心臟和腎臟功能同時受損的情況。本研究探討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CRS的關聯,分析了35,365名來自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的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AIP與CRS呈正相關,特別是在沒有高血壓的個體中,AIP較高者的CRS風險顯著增加(OR = 1.62)。這表明,AIP可能是評估CRS風險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漿醛固酮濃度(PAC)對高血壓患者,特別是60歲以下患者慢性腎病(CKD)風險的影響。研究涵蓋7,142名參與者,發現較高的年PAC曲線下面積(AUC)與CKD風險增加有關,危險比為1.19。早期暴露於PAC的患者CKD風險更高,即使年PAC_AUC相同。研究強調,PAC的濃度和暴露時間對CKD風險至關重要,建議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早期管理以預防CKD。 PubMed DOI

治療抵抗性高血壓(TRH)與慢性腎病(CKD)常同時出現,增加心血管問題風險。這些病人通常有醛固酮水平升高,可能導致心腎發炎與纖維化。有效管理的重點在於控制血壓並降低醛固酮風險。雖然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s)被推薦,但CKD患者高鉀血症風險使其使用受限。非類固醇MRAs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等替代療法顯示出改善效果。臨床試驗應重新評估治療策略,不僅僅是降低血壓。 PubMed DOI